幼小融合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之路 ——天津市北辰区北仓小学孤独症融合教育十年经验分享

刘自成
2025-07-31


北仓小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是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老校。1994年开始,启智班便附属在我校内直至2010年独立成校。多年共同办学的经验让我们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接纳程度,都站在了离融合教育更近的起跑线上。

2014年初,我校的附属幼儿园接纳了一名正在康复的孤独症小朋友,并且通过陪读教师的介入,打破了融合学生必须家长陪读的局面。这也是我校融合教育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

2014-2017年期间,在我区特殊需求服务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并形成了适合我校的融合教育模式。学前段学生随着康复的进行、能力的提高,逐渐从半日融合过渡到全日融合,义务段则根据介入支持的程度,划分为一般支持与深度支持。融合过程中我们的学生除了接受融合支持课程外,还可以根据需求到特需中心参加走训班或密集干预班,来快速提高适应性与专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的融合教育工作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于是我校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了一套“1+5+N”的幼小融合一体化模式。“1”为一个核心,即以融合教育学生的需求为核心,“5”指五个幼小融合一体化实施路径,“N”则代表了多种实施策略。

一、学生评估转衔一体化

科学的评估是支持与干预的前提。2016年天津市北辰区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北辰区特殊需求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了融合教育专家委员会,一些高校、医疗系统的资源得以整合。在天津医科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定期对我校融合教育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持续的数据追踪。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分析,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以及新的需求,都呈现在教师的眼前。通过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我校的融合教育领导小组、学生家长、班主任、巡回指导教师、督导教师,一同参与到学生IEP的制定与实施中来,确保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所获得支持的适切性。截止目前,我校共接收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迟缓、言语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生150余名,其中98名学生从本校附属幼儿园一路衔接至小学教育阶段。这种评估转衔的一体化,大大增加了学生康复教育的连续性,有效减少了适应性问题的发生。

二、融合环境建设一体化

对于融合教育学生来说,3-6岁的学龄前阶段是黄金康复期,此阶段的康复效果和融合适应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而到了小学阶段,融合教育学生的同伴交往、个性发展等心理健康需求又突显出来。因此在融合环境的建设上需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进行一体化的考量。2016年天津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天津市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规定符合要求的融合校建设资源教室,同年我校附属幼儿园的资源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资源教室课程的建设。

学前段的融合区角课程,将融合学生与等比例的普通学生集中到一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资源教师授课,特需中心的巡回督导教师做指导,针对学生游戏、社交等领域进行小融合的突破。小学段的资源教室则与心理健康教室功能整合,关注融合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针对社会交往、生活辅导、学业补偿、多元拓展等领域进行分阶段的突破。

三、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

2021年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我校幼儿园与小学为同一套领导班子,对于融合教育工作实施一体化管理。学校成立了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为组长,幼儿园园长和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首席资源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组员。还成立了由28名干部教师组成的“半亩心田阳光心理健康工作坊”,学习最新特教动态,分享案例,分析个案,寻找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资源教师,按照区域内的要求,每个融合校必须配备1名首席资源教师,但作为我区融合教育开展最早的学校,我校高度重视融合教育工作,配备了2名首席资源教师(幼儿园1名、义务教育1名)和多名资源教师。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配置更有利于幼小融合一体化的开展。学校鼓励老师们读书学习,也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我们积极参与特需中心组织的市级、区级及校级的培训与指导,帮助我校融合教育相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先后参与差异教学策略培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资源教室使用培训、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取证培训、感觉统合训练师、沙盘游戏治疗系统培训等,先后参与人数达40余人次。我校教师通过从融合教育基础知识、到日常融合教育工作实施、再到更加专业的心理康复、行为干预等有梯度、有层次的培养,逐渐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融合教育学生(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日常教学与康复。目前部分教师已经可以为融合教育学生进行个训,进行感统训练、蒙氏、儿童瑜伽课的教学,帮助融合学生尽快融入。

目前阶段,我校学前段教师刚刚参加了北辰区第一届学前融合教育首席资源教师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书,部分教师正在参加第二届北辰区融合教育教育助理取证培训,难能可贵的是在特需中心和我校教师的鼓励下,部分融合教育学生的家长也参加到这个培训中,学习融合教育知识,更好地助力学生融合成长。

四、教育科研一体化

随着我校资源教师专业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融合教育的教科研工作中,由特需中心牵头参与多项国家级、市区级的课题研究,一同探索融合教育实施的新路径;与特教背景的教师一同开发校本特色的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支持课程。2016-2019年期间参与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构建健全的支持系统推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2021-2024年期间参与了十四五教育学会课题《融合教育多元支持空间的建构研究》,2021-2023年期间主持了北辰区特殊教育重点课题《运用蒙氏数学提升学前融合自闭症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均顺利结题。

2022年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给出的评价指标中多处提到了融合校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活动等方式来使特殊需要学生最大限度融入课堂。我们认为这种课程调整不应单纯局限在义务教育阶段,而是应该进行学前—义务一体化的调整。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基于嵌入式教学、同伴介入、引导式参与等理念方法开发了整合性游戏团体课程,教师通过引导“游戏高手”的普通小朋友和“游戏新手”的孤独症小朋友一同参与到喜爱的游戏中,来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沟通、游戏、创造、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基于差异教学与通用学习设计理念,抓住融合教育学生在信息接受、表达能力、参与方式上的障碍,按照“首变通、次增扩、后替代”的决策步骤,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我们采取并列式教学设计,通过使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多样化的参与方式等策略来实施调整,使之在满足普通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融合教育学生的支持性需求。如此一来包括融合教育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参与同一个教学过程,一起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五、家校(园)共育一体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我们一直将融合教育学生与其家庭看成一个整体,随着学生的升学,家庭也需要不断成长,并且在学生的关键阶段发挥不同的功能,这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一体化过程,因此家校(园)共育也需要一体化的路径。

我们对融合教育学生的家长实施沟通支持一体化策略。不同岗位的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家长当前最急迫的需求出发,由内而外,从情绪疏导到问题解决,从知识普及到能力提升,最终的成效将在学生身上起到积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家庭治疗、家长工作坊等形式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融合教育学生家庭解决内部的冲突矛盾,缓解照顾者的焦虑情绪,带领家庭从否认到接纳,从拒绝到进步;特需中心的巡回指导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为家长提供知识讲座,也会结合由学校“半亩心田阳光心理健康工作坊”的老师担任主播的半亩心田有声节目,为家长定期推送特殊儿童家庭教养和康教结合常识。资源教师则与家长沟通学生日常在校的问题与表现、IEP的执行情况、融合支持课程的实施情况等,布置家庭作业,促进康复效果的迁移泛化。

在家庭信息管理上,学校、年级、班级实施三级联动,学校里每个孩子有分管行政、教师一对一包干,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定期的帮扶、家访、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和老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资源教师中推广使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家谱图技术,相关教师共同绘制融合教育学生的家谱图。在家谱图上,家庭三代人的基本信息、重组情况、孩子的诊断康复情况、家庭内部的关系亲疏、冲突指向等都能在一张图上清楚呈现,即使更换班主任也能通过分析家谱图迅速了解学生情况。家谱图定期更新不断完善,形成对学生家庭信息的名片化管理。

北辰特需中心在我区建立了全国首家社区资源教室,学生、家长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社区资源课程,包括奥尔夫音乐、陶艺、花艺等艺术体验课程;注意力训练、社交游戏、感觉统合等能力提升课程;儿童瑜伽、沙盘游戏等综合素能课程,面点、岗位体验等生活实践课程。学生和家长有了幸福的成长空间,增加了亲子时光,改善了亲子关系,促进了融合教育学生在社会的自然融合。

融合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北仓小学在融合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中,不仅仅是理念氛围、环境设施、师资水平的不断提升完善,更是学校内涵文化发展的质的飞跃。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和谐校园,天津市文明校园、天津教育十大特色学校,融合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牛津大学的精神学Simon博士来我校参观融合教育成果。我校的资源教室被评选为2021年度融合教育示范资源教室。我校多名教师荣获融合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教师撰写的融合教育论文、案例多次在北辰区“筑梦杯”融合教育论文评优活动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在北辰区优秀融合教育教学设计评选中获奖。我校老师的融合教育案例《多元组合促融合 爱与温暖助前行》在天津市融合教育教学案例展示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展示,并成功入选首届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活动优秀案例。

    关注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北仓小学将继续秉承让融合自然而然的融合理念,让融合教育更加丰满而有质量,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都能够被满足,每一个生命都能被爱滋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