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特色立校

王杨
2025-07-29



渑池县果园乡中心小学自20118月建校以来,学校一直秉承“读书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的校训,“品行优良、有礼有序 ”的校风,“严谨   爱生   敬业   乐教 ”的教风,“尊师   守纪   勤学   善思”的学风,紧扣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提炼并不断发展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视教学质量为生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级实践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三门峡市文明学校”、“渑池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互+计划优秀实践学校(2019.12)、沪江互加网络公益课程“优秀学校”(2021.3)、“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项目“优秀示范校”;武术社团从2017年“体彩杯”河南省传统武术大赛(三门峡赛区)暨黄河金三角地区传统武术邀请赛上连续三年获得三等奖(集体)和优秀组织奖;口才演讲社团的孩子们在渑池县第三届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决赛)中荣获优秀奖(2023.9)。

一、坚守初心,树立乡村教育新标杆

学校初建时借用义煤集团耿村煤矿棚户区物业楼8间房子开始招收一至五年级新生,当年在校生213人,201258日搬入渑池县果园乡和谐大道北侧新校区。近年来在渑池县教体局、乡党委政府及果园乡中心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教学设施、教育教学环境建设日趋完善。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浓郁的校园文化载体和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吸引了附近乡镇的学生前来就读,2018年在校生突破848人;后来随着适龄儿童减少、城区一批新建小学及民办学校建成招生,学生人数自然减少,截至目前,在校学生538人,是渑池县规模最大的乡村小学。学校不仅为乡村学生提供了与城区相媲美的教育机会,更以其持续的创新实践,努力树立起乡村教育新标杆。

二、以人为本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完善,并落到实处,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学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日常线上线下培训,定期组织教科研培训和外出学习,助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发挥首席教师工作室和小学语文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励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积极参与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及其他学科网络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们的快速成长。

我校的网红教师王莉莉以其优秀的教学事迹成为全县教师学习的楷模。她曾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西部论坛”,和朱永新教授、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同台发言。2021年成为全县唯一一名从乡村小学走出的暑期教师培训指导教师。

2020年她将“是光诗歌”课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指导孩子们写诗歌,其中12名学生的诗歌入选“是光诗歌”公众号;目前我校的单丽娟老师继续推动诗歌教学工作在全校开展,学校已整理出两本诗歌专辑——《诗意童年》和《心灵的倾诉》。202465日果园乡中心学校“是光诗歌”教学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学校成功举行,被渑池融媒和中国顶端新闻先后给予宣传报道。

三、五育并举,打造学校教育新特色

1.立德树人是基础,坚持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会;利用以“弟子规”为载体的养成教育,让校园的墙壁“会说话”,通过简单的词句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编排的《弟子规》手语操入心入脑;开展“感恩教育”,启导孩子们要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

2.“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在保证课堂高效基础上,持续开展阅读书写、武术进校园、航模制作、花样健步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拓宽素质教育渠道,研学旅行促成长。学校组织开展“了解仰韶文化   感受自然之美”的大型研学主题活动、参观刘少奇故居和渑池八路军兵站、追忆红色经典 走进红色振宇文化馆、函谷关探古 《道德经》研学、到会盟小学参观雷锋事迹展览馆、家乡地域文化和历史典故寻访等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亲身感受自然、历史和文化的魅力,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4.特殊关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积极做好“留守儿童慈爱之家”工作,特别关注三类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唤醒自尊、增强自信,确保他们能够在平等、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