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校园 阅读厚植底蕴 ——哈师大附中“书香校园”建设经验案例

刘治军 刘振成 陈明涛 冯立伟
2025-07-24


哈师大附中是黑龙江省全民阅读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强化设施保障、促进协同育人、坚守读书阵地、参与读书科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书香活动,使校园充满智慧与生机。

加强统筹指导,健全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学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书香校园建设组织,并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师生对“书香校园”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100%,保证了书香校园建设按部就班扎实推进。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学校将每年的10月份设为读书活动月,组织以此为主题的升旗仪式,由教师代表做国旗下讲话,动员全民读书,并发起全校同学为图书角捐书的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课本剧比赛,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师生们共同研读课本,揣摩人物性格,为全校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展演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喜欢课本剧并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设有文学阅读课,常年举办读书分享交流会。三是完善工作链条。学校将教师阅读指导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基本功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作用,定期举办阅读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教师坚持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中国作协会员、诗人杨美宇老师发表多篇诗作;哈尔滨市作协会员、我校香雪文学社指导教师朱红权的公众号“铭溪时间”随时更新读书随笔。还有常年坚持线上诵读指导的陈琪老师、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百杰”刘治军老师等,这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推荐读书篇目,重视“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将阅读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设施保障。一是打造图书角与电子阅览室。在教学楼的每层走廊中,学校都精心设计了读书角。读书角内设有精美的桌椅与书柜,书柜中放置学生自发捐赠书籍数千本,供同学随时阅读。图书角卫生整洁,照明良好,书柜上张贴悬挂名人名言及鼓励阅读的诗词佳句,读书氛围浓厚。同时,学校很有前瞻性的引进了电子阅览室。学生通过扫码,即可通过阅览室的电子设备阅读电子书籍,阅读方式更为便捷。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且结构合理,图书有适用性、教育性和新颖性,管内图书实行开架借阅和信息化、开放式管理,将阅读课纳入课程。2018年10月,学校开通了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库,包括期刊、硕博论文、会议报纸等,能够配合学生活动和教师教研,为各级师生设立推荐书目。三是筹建职工书屋。校内的职工书屋--香雪书屋,由省科教文卫体工会赞助筹建,室内环境优雅,书香氛围浓郁,教师可在这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读书,清新典雅的阅读环境,书香浓郁的阅读氛围,得到了广泛赞誉。

注重多方联动,推进协同育人。一是开展名家讲座进校园活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送文学进校园”文学志愿活动多次在我校开展。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桑克,中国作协会员、知名作家闫语老师等多人先后来我校,为全体师生做了《当代中国诗:一段简史》《为什么一定是散文》等读书报告,学生反响强烈,受益匪浅。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学生电视台、校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我校师生在读书活动的阅读成果与经验交流,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三是加强家校协同工作。将阅读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定期面向家长开展家长课堂、亲子阅读、家庭教育宣传周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经典诵读、主题阅读等活动。在每年的寒暑假,学校统一布置“读一本好书”、“亲子共读”、“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并作为一项假期家庭作业,开学后统一上交并进行交流展示。

  潜移默化育人,坚守读书阵地。一是注重教研组读书氛围的营造。学校语文教研室读书氛围浓厚,曾长期聘请著名国学大师于非教授常年为全体教师讲国学,教师们做读书笔记,并将学习成果编著成了《青年国学读物劝学篇》《青年国学读物励志篇》《青年国学读物治国篇》等系列丛书,公开出版,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对全校师生学习国学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时至今日,语文教研室仍然在每周一次的教研会上,轮流主讲《论语》《孟子》等国学著作。二是常年坚持线上阅读。陈琪老师从2017年起,利用QQ群有声阅读,每期引领学生共读一本书,在全校范围内影响很大。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全校各个学年学生充分利用此线上资源,掀起了读书运动的高潮;朱红权老师的公众号“铭溪时间”发布多篇读书随笔,在哈市影响很大。三是学生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学校香雪文学社常年举办读书心得报告会、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手抄报、演讲、朗诵等多种活动,有方案、有组织、有激励机制,带动学生互助互促开展阅读。以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扎实开展,对全校读书氛围的营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聚焦课程融合,参与读书科研。一是注重摸索课程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学校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我校“唱响红色音符 永续精神血脉”--纪念九一八大型思政课活动中,我校语文、历史、政治、音乐四个学科教师与学生共同配乐诵读的艾青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感染力极强,给全体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的成人礼上,语文教师的原创诗朗诵《孩子,让我说给你听》,每一届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附中学子深受教育。二是参与读书相关课题研究。在我校语文教研室特级教师张显彬的主持下,张宏峰、刘治军老师共同参与完成了黑龙江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国学经典进校园有效策略研究》子课题-《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中教研组的地位和作用》(项目编号HJZ135-002),已经顺利结题。三是积极参与各级读书比赛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在校师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组织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如每年的语文报杯作文大赛,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写作大赛,以及省市部门举办的经典诵写讲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年年被评为先进组织单位。因我校引领师生阅读工作突出,2022年,黑龙江省全民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我校2017-2021年度黑龙江省全民阅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3年,哈尔滨市教育局授予我校“书香校园”称号。“小作家创作基地”和“青少年创作基地也先后在我校落牌,满足了全校师生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