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育并举 实施素质教育

孙志广
2025-07-24


一、坚持五育并举是全面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

从国家的大政方针来说,坚持五育并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认真落实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说,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依法办事的需要。

二、把五育并举思想融入到办学思想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办学思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思路、理念和方法,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

我们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把“为学生成长奠基”作为办学理念,把“培养阳光乐观、自信坚强、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和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的有用人才”作为育人目标,把“博学善思   知行合一”作为学风,把“读书明理   做人成才”作为校训,都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五育并举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在实践中扎实落实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

(一)加强学校管理,做好顶层规划

管理是枢纽,是学校教育无形的“发动机”。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将“为学生成长奠基”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方面,最大限度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推动学校高效运作。

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的校长办公会制度。学校党支部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党支部把五育并举的思想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好统筹规划、监督实施的各方面工作。

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五育并举的各项落实工作。

学校成立了学生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校副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科室主任担任,从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做好学生发展工作的全面落实。通过校长办公会,发挥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各方面的优势,积极落实。政教处注重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务处重点负责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教研处给予学科研究支持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务处负责场地、设备、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同时发挥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的作用,积极实施。

同时,学校通过各种制度,把五育并举的举措、评价等固定下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二)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

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了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明确了德育工作实施途径主要有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1.将书香校园和绿色学校创建作为学校建设主题,在育人环境上出特色。

学校将创建“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全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大力建设阳光书吧、“悦享书香”阅读亭,定期开展班级阅读推荐会、校园读书节等阅读活动,让书香润泽学生的心灵。

同时绿色生态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学校整体环境上体现美化、整洁,自然、生态。各室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走廊、室内外文化体现合作探究、以生为本。

校园环境处处体现育人思路。

2.创新德育思路,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学校学校实行“敬、净、静、竞”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坚持新闻进课堂、优秀影片进校园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给了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创造幸福”,学校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新闻联播》,感受祖国变化,感受世界风云变幻;《由一则新闻想到的》征文,让学生直抒胸臆,激发爱国热情和个人斗志;每学期播放两部优秀影片让学生视野聚焦于具体人和事,了解历史、了解世界,了解未来。新闻驿站社团把学校发生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让学生成为新闻的主角,记录学生们成功的足迹、幸福的感悟。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幸福。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每年上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比赛,在超越自己、超越对手中成就自己、创造幸福;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要节日的主题教育,健全了学生人格。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坚持经常,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开阔眼界、追求自我。每年春季全体学生参加的或远足、或参观科技馆、工厂等活动,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每年秋季部分学生参加的走进绿岭核桃庄园,感受李保国精神的伟大,让学生更加上进。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小学六年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勤奋感。中学培养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

(三)生本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实施生本课堂,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实行“三步N环”教学法。学校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展示活动、建立师生培训体系、实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独学、对学、领学、反馈、检测等环节)、课后巩固”的教学模式,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生本课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使优生更优、后进生有发展。

我们还将“小组合作”运用到学生管理的整个区域和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来的“主动、自信”的气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新课标颁布,我们更要加强学习新课标,关注学科素养、科学素养的教研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科素养真正生成。

(四)三级课程建设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

课程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精彩纷呈的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课程开足开全,地方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促进了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体现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必修课有学生学业及生涯规划课程、习惯养成之静净敬竞、经典诵读(中学《千字文》、小学《弟子规》);选修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开设了《我爱篮球》、《科技制作》、《山核桃艺术加工》、《柳编草编》、《素描》、《红色太行》等12种。

根据学生年龄段需求和师资水平,重点开设的社团有:书画类(素描、水彩、毛笔书法、硬字书法)、音乐类(演唱、舞蹈、乐器)、体育类(轮滑、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语言类(英语口语、演讲)、科技楼(机器人、3D打印、机械臂、动画制作、实验探究)、棋类(围棋、象棋、五子棋、跳棋)、劳技类(根雕、编织)和学校电视台下设的四专门社团:编辑、摄影、录播、电脑处理等。学生每人选择一个社团,学校固定时间,有计划进行。社团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学习中探究,一个个成功的作品,一个个漂亮的动作,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出不断取得成功的激情。

随着双减工作的逐步深入,我们更加重视增强学生体质和提升美育素养,分年级开展创意课间操、健身操、蓝球操、钱杆舞、扇子舞、丝带舞、腰鼓舞等大型活动。

(五)发挥劳动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学校要研读劳动教育课标,成立课程编写团队,撰写劳动教育读本,发挥党员作用和教师特长上好劳动课程,建设劳动教室,创办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和劳动周活动。

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寓教于劳,以劳树德”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开辟22块梯田,建立“禾园”生态田园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中药材种植区、农耕区、蔬菜大棚区、花卉区、养殖区,区间沟沿栽种核桃、李子、柿子、山楂等十余种果树;同时利用校外周边农田、果园及农户的香油、豆腐作坊,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非遗”进校园,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草编、柳编、山核桃艺术加工,学一门手艺,传承工匠精神;每学期组织编织、木工、烹饪、剪裁和小制作等劳动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劳动能力;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感受家长不易而懂得感恩,体会劳动创造财富和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

(六)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评价引领发展,评价即管理,评价促提高。我们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五育并举持久发展的内驱力。根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了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方面全面评价学生,除文化课的期末测试外,注重在平时对于音乐、体育、美术、实验教学、书法等科目的效果测评,把学生掌握体育艺术特长和劳动习惯及社会体验等纳入考核,让学生总体素质得以提高。

(七)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实现家校共育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落实德智体美劳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和评价工作。家长的支持,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五育并举之花,定能灿烂绽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