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传统文化,涵育坦荡少年君子

牛帮波
2025-07-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山东省会“泉城”济南的一所老校,济南市北坦小学已有近百年的建校历史,坐落于大明湖畔,集湖光山色之灵秀,承济南名士之精神。多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秉承“君子之风、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积极追寻校史足迹,探寻北坦区域文化根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坦荡君子为亮色,以涵泳育人为特色,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生命成长”为本,以“知行合一”为纲,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育人路径,在“君子教育”课程校本化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引领学生传习中华智慧,争做新时代少年君子。

汲取中华文脉,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发展源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之优在于课程之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许多课程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在保证落实好课程目标的同时,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自然地渗透到学校的特色文化体系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通过问卷调查,95.1%的学生认同现行的课程,其中11.5%的学生认为应增加“自主发展”类课程,以满足多样化个体成长需求;2.2%学生希望增加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的课程;9.3%的学生认为应增加社会实践类课程。在建议与意见中,32.3%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学科应用、拓展类课程,让课程灵动有趣。

立足课程目标与内容,济南市北坦小学汲取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作为课程建构的思想来源,确立了培养“少年君子”的课程目标,以此为基础展开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涵育君子品格。学校从“君子与自身、君子与自然、君子与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整合,打破形式界限,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兼顾普惠与个性化教育,突显五育融合,规划了“知”课程和“行”课程为两大分支,并细化出“亲仁、尚礼、志学、善艺”四大课程模块,构建出了完整的“君子教育”课程体系。

“君子教育”课程以学校“乐坛孔子学院”为载体,以少年君子评价体系为统揽,力求将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中主动学习并践行,获得经典文化的滋养,成为谦谦君子。

细化课程内容,涵育坦荡君子

在“君子教育”课程体系中,济南市北坦小学明确提出以《乐坛论语》为主干,以“知”课程和“行”课程为两大分支,“知”的课程以《乐坛论语读本》的建构为主,“行”的课程分为亲仁课程、尚礼课程、志学课程、善艺课程四个类型,以实现学校“厚植传统文化 涵育坦荡君子”的目标。

在“知”的课程方面,学校本着“择善而从”的理念,精心选择了“乐坛论语”课程内容。一是从《论语》中挖掘,选择在现代仍有价值、活力的思想、经典;二是由学生生活中寻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籍,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规律;三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求,选择课程培养之重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据此,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从《论语》中共选择了108条,从“志道、近思、忧乐、不器” 四方面,涉及到“品德、学习、心态、素养”等,形成低、中、高三个序列,编撰了《乐坛论语》读本。

在“行”的课程建构上,具体包括亲仁课程、尚礼课程、志学课程、善艺课程四类课程。“亲仁”“尚礼”两门课程采用与活动融合开展的方式,分别通过学校传统活动“走近先贤”、“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分散学习并集中展示。“志学”、“善艺”凝练传统美学和文学特色,学古悟今,古为今用。

亲仁”课程,文化树德,涵养学生精神风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为修身之首,通过“亲仁课程”系列课程循序渐进,使学校的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仁爱之人。“尚礼”课程,践行传统美德,着力于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人、学会与他人交往,培育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少年君子。“志学”课程,文化启智,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学生扎实基础。“善艺”课程,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对孔子提出的“善艺”的继承与发扬,以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身体力行的自主体验为核心,更为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力提升的重要影响,旨在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学生都有擅长的一艺,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奠定发展的基石。

推行多元评价,固化君子风范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处于少年阶段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适时正确的积极评价,会帮助其找准正确的成长方向。“少年君子”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孔子思想精髓结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由注重甄别选拔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南市北坦小学致力于办—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师生深入挖掘孔子文化经典,以孔子的“仁爱”精神为校魂,确立了古朴雅致的校训、教风、学风,并根据“君子教育”的办学理念设计成套的“少年君子”评价体系,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气质高雅、知识渊博、举止大方、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实践中,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与“君子教育”课程相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形成了“立君子品行”的君子风范养成十二条,即“今天我仪容整洁了吗?今天我微笑问好了吗?今天我双手接物了吗?今天我物归原处了吗?今天我认真阅读了吗?今天我健康运动了吗?今天我言而有信了吗?”等,引导学生“吾日三省吾身”。2023年,评价体系升级为3.0版本《君子令》,以更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形式进行规范。内容包括学生君子风范养成十二条、教师君子风范养成十二条、家长君子风范养成十二条,对君子品行做出明确的指导与要求,规范师生、家长言行,形成君子风范。

为让每个北小师生以“北坦君子”为荣,让全体师生对校园更有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君子谦谦、少年彬彬一时成为学校代言符号,学校运用了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寓意崇高的莲、松,创设了“六君子评价,少年君子总评价”系统,即梅君子——熟知经典、亲近仁德,兰君子—明礼守信、行为高雅,竹君子—乐学善思、文质兼备,菊君子—乐陶情操、修习技艺,莲君子—洁身自爱、品行端正,松君子—坚毅刚强、百折不挠,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君子之风,奠定家国情怀。整个评价机制首先遵循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从点到面,再从面到点分阶段分层次多元化地评价。其次采用等级制评价,运用口试、诵读、表演、作品赏析和活动情况记录等形式。从“梅兰竹菊莲松”六君子评价到每个学期末总评的“少年君子”表彰,再到学校各大型活动展示评价,由个体“少年君子”评价到团体“君子团队”评价,在及时评价激励、表彰鼓舞的氛围中达成学习中明理、感悟中认知、实践中内化、自觉中行动的目标,起到“整体打通,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17年蝉联“天桥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围棋特色学校”“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济南市传统文化特色校”“天桥区爱生学校示范校”等荣誉;被确立为“济南市经典诵读基地”“济南市青少年武术业训基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学堂”落户校园;“知行合一读《论语》,培根铸魂育君子”被评为济南市中小学第四届德育品牌;学校基于传统文化的君子教育课程实践也被《济南教育》《济南日报》《中国孔子网》《中国德育》《教育家》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中国德育》这样评价:北坦小学将君子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守正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君子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市区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经典传统文化滋润心田,“君子教育”课程培育英才,济南市北坦小学将牢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秉承传统经典,涵养君子风范,培育更多“身有浩然正气,心怀家国天下”的新时代少年君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