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学实践 探索教育新路

田颖 安剑锋 曹新颖
2025-07-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对以综合“实践育人”为特征的研学实践教育指明了根本遵循。当前,研学实践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注入了新力量。我校为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依托地域文化,开展研学活动

灵山瑞气拂桃李,清水和风沐栋梁。斋堂地区地处门头沟山区,自然环境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的发展中,我校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勤恳不怠的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整体形势的变化,近几年,学生生源数量持续减少,我校规模骤减。教育教学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的学校发展态势,如何从教育发展的困境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引领教师立足于课程改革的前沿,传承地方文化,深入挖掘斋堂地区特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大胆尝试构建开放型探究式课堂模式,让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自然、走进文化古迹、走进社会的广阔天地,开展立足地方特色的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生物、地理、历史、化学等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家乡资源的了解和热爱,以及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研学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学科教师担任成员,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活动每月开展两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实地考察、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个环节进行探究性研学实践,教学与研究共生。

二、探究实践课题,明确实施方案

我校根据斋堂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色,围绕自然科学探究、历史文化考察、民宿产业体验、农业生产实践,并且结合23·7特大洪灾的灾后治理情况,老师们确定了五个具体的课题,开展特色研学实践的探究活动。

文化研究。我校积极开展斋堂地区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的探究。斋堂地区是永定河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听专家讲座,了解了永定河的自然概况和斋堂地区文化的丰富性、深厚性。同学们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考察各个遗址以及古迹村落,切身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最后用诗歌、绘画、海报等各种形式描绘永定河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草药研究。斋堂地区主要野生中草药研究。斋堂蕴含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这个研究课题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斋堂地区中草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与评价,以利于斋堂地区中草药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并通过中草药识别、中草药标本制作以及中草药版画制作等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制作了斋堂地区中草药版画美术作品——中草药长卷,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

作物研究。斋堂地区土壤与农作物关系的探究。本课题围绕马栏村农作物种植种类、种植方式等问题并展开探究。在探究土壤性质中,通过选样点、取土、称鲜重和干重等具体的步骤,得出该处耕地土壤类型适合大豆、向日葵等的种植。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单作与间作套种种植方式的区别。设计3块试验田,制作间作套种模型,宣传其种植优势。最后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向马栏村村民起草倡议书,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民宿研究。斋堂地区火村冬花民宿灾后重建的设计和宣传。在“23·7”特大洪水中冲毁了很多民宿。老师和学生组建了“火炎焱燚”团队,为了帮助当地村民民宿升级改造,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回校后利用AI人工智能,查阅文献,进行头脑风暴,设计新型民宿。为冬花民宿设计了旅行宣传海报。依据双龙峡景区特色采用丙烯防水颜料做了美丽的喷绘。利用当地优质农作物创作文创品牌。

设计研究。斋堂地区沿河口村灾后重建的设计。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和当地干部的介绍,了解23·7特大洪灾对于地势不佳的沿河口村造成的巨大影响,人民政府为村民可以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通过专家讲解并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村民诉求,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设计制作了模拟沿河口村理想新居的沙盘模型。

三、加强多方合作,收获显著成效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教育中,学校是专业机构,家庭和社区则是非专业单位。但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取得了明显成效。我校以斋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条件和优质资源。我校教师带领孩子们考察实践,教师们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拓宽了自己专业发展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自然科学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在历史文化考察中,学生能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诗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民宿产业体验和农业生产实践中,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研学探究,我校学生不仅在学习能力上有很大的提升,并且通过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风光和悠久历史,也增强了学生的乡土情怀,树立了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最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我校研学活动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校通过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知识是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实践得出的结论,对于学生而言,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研学课程打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书本之间的屏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未来我校将持续提升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及时转化成果,使研学实践的育人意义和价值最大化,促进研学实践教育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