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做懂孩子的老师

魏宽政
2025-07-22


懂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站立”在教育舞台的中央,读懂学生是根本前提。读懂孩子才能读懂教育,而每一个孩子又是如此不同,需要去和每一个孩子真心对话,需要认真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需要热情关注激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厌学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孩子怎么办?伟大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的需求由低到高组成,而且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这给我很大启发,使我认识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形成的需求也应该是多层次的,遇到厌学的孩子,我们一定要把准他们的“需求”之脉,才能开出“良方”,进而达到药到病除成功激发学习动力的目的。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我从身边的孩子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尝试,使一些孩子成功摆脱了厌学心态,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生理需求学习动力激发

马斯洛认为,人的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等,如果这些需求的任意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人类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的生理需求应该也发展了,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对水的需求可能变成了对饮料的需求、对食物的需求可能变成了对美食的需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不少孩子每天不喝饮料他就会难受,过几天不吃顿肯德基等快餐他就会不舒服。如果有这类需求的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动力,我没不妨在孩子的饮料、美食的获取上动点脑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我家隔壁住着一家五口:小明、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小明只知道吃喝玩乐,唯独学习没有动力,成绩在班里垫底,父母一管教孩子,外公外婆就出面干预。小明的爸爸和我关系不错,万般无奈就叫我这个老师给他支支招。

一个周末,我让他把孩子带到了我家。小明这孩子还不错,进门主动和我打招呼,我一边说他很有礼貌一边打开冰箱给他拿了瓶孩子们最爱喝的可乐,孩子被表扬了而且还得到了一瓶饮料作为奖励,自然十分高兴,我先是和孩子父亲聊了些其它话题,慢慢转到孩子的学习上,听到这个话题孩子低下了头。

我也没有揪住这个话题不放,而是指着孩子面前喝完的饮料瓶说:“今天你表现好,还有就是我的心情好,所以我给你一瓶饮料喝,如果哪天你表现不好,或者我心情不好,你就没有饮料喝了,也许你会说还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给你买,但是他们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必然也有老去的一天,到时恐怕就没人给你提供饮料和美食了,你喝惯了饮料吃惯了美食,到时一旦没有了这些东西一定会很难受。”

“孩子,吃喝只是一个小目标,而且是较为低级目标,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家,我们还应有更高的目标,比如为家庭、为祖国、甚至是为人类还要做些事情!”我说道。

“叔叔,我明白了: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要做一些事情,不仅为了吃喝,还要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事情。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孩子回答道。

二、安全需求学习动力激发

马斯洛认为,人的第二层次的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家庭安全等,人的整个有机体都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这些安全需求的工具,如果这些需求的受到威胁,人的身体、心理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是不同的人面对威胁的反应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心智成熟、力量强大而又充满自信的人会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捍卫自己的安全,而心智稚嫩、力量弱小而又缺乏自信的人可能不得已而放弃争取安全的抗争,尽管他们内心深处也有追求安全的需求。基于这种认识,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安全需求受到威胁想去抗争而又不知道如何抗争、甚至是放弃抗争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工作,让他认识到通过努力学习或许可以捍卫自己的安全需求,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一次查寝,我遭遇了耀宗这个孩子。当时已过了就寝的时间,他却不知怎么从校外偷带了一些卤菜、酒水,在寝室就和其他同学搞起酒来。耀宗不在我代课的班级所以我不认识他,同行的老师小声告诉我他就是耀宗,提醒我处理过程中要有点心理准备,以免被他气着了。

当着很多人的面,孩子有时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我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还未等我开口,他却先开口了:“不要跟我说要好好学习、为了家人、为了什么的话,我爸我妈有二宝了,他们不要我了,我们家马上也要解体了!”

本来我还不知怎么和这个孩子对话,他这么一说我反而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耀宗本来是独子,现在有了二宝和他挣资源,父母关系不融洽可能在闹离婚等,从而使他的安全需求受到威胁,很紧张但身为孩子又不知所措。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帮他分析了二宝家庭父母闹矛盾的一些原因,然后教孩子怎样去化解去理解父母,劝孩子以后好好学习让父母看到希望。

三、情感和归属需求学习动力激发

马斯洛认为,人的第三层级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方面的需求,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方面的需求甚至比生理上的需求更细致、迫切。鉴于此,如果有孩子没有学习兴趣但是却有着强烈的情感方面的需求,而这方面的需求又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可以在方面做点文章,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从而培养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最近,志远这孩子又来事了,邻班的班主任告诉我他喜欢上了他们班的一个孩子,还给人家写了不少情书,甚至跟人家当众表白过,但都拒被绝了。他喜欢的这个女孩子很有上进心、成绩也不错,自然看不上他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但是老是被骚扰最后只能跟她们班主任反映,最后也就反映到我这里来了。

我原本很生气,但仔细一想这还是有原因的,志远这孩子平时表现糟糕,在家长、老师那里很难找到关爱,情感需求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可能就想找个异性同学谈谈恋爱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想到这些我不生气了,反而觉得这是激发志远学习动力的绝佳契机。

我告诉志远说,你有错又没有错,对异性有好感没错,错在时间的选择上,这样的事情不应发生本应集中精力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的中学求学阶段。从那以后,志远的学习态度比以前好多了,虽然时不时还犯些老毛病,但只要稍作提醒他就会认真加以改正。

四、尊重需求的学习动力激发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尊重的需求,他主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以及被他人尊重等,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从这一认识出发,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个孩子经常唉声叹气,对任何事情包括学习都提振不起信心和勇气时,我们就应该观察这个孩子是不是被他周围的人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如果没有,我们就应该尝试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甚至将之放大,并给予充分的展示机会,引导他人给予足够的尊重,这将有助于重新唤醒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做其他事情包括学习的动力。

文强,家庭条件很好,父亲是国家控股公司的工程师,母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按照他父母的说法叫“家里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好好学习的孩子”,最后父母迫不得已将孩子送到了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上了三年初中,学校很好,老师也很棒,孩子还是不爱学习,最终勉强考上了高中,到了高中以后也一如既往地不好好学习,原先在另一个班,班主任是一位具有丰富育人经验的老教师,这位班主任在文强身上没少花功夫,甚至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都没有激发起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后由于分科分班文强调到了我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感到很棘手。了解到这些以后,我决定从英语入手开展工作,帮助孩子获得他人尊重,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新点燃他学习的兴趣。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不同的人需求处在不同的层次,人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向高级层次进发,也就是说人的需求是还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只有学会观察、关注变化,才能精准掌握受教育者的需求并及时跟进,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

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影响孩子心理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读懂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