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育人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孙震 赵汝亚 鹿飞 王艳
2025-07-2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这所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自1952年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党建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助推器”。

在时代变革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在传承中创新,把“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全方位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党建+政治赋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致力于在苏北农村这片热土上打造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坚持党管改革发展,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修订章程,深入研究并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报备制度》《重大经济集体决策管理制度》《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党的教育方针落地生根。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对标《条例》及时修订完善学校党委、党支部工作规定和党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对标争先”建设“过硬党支部”。近年来,学校获得区级“过硬党支部”5个,被评为省、市、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建+德育润心,探索多元化成长的创新模式。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之中。立足“五育并举”的发展战略,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育德与育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并富有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依托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的独特优势,在设计德育课程体系时涵盖了“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等多个模块,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如在语文课上讲解传统美德故事,数学课上强调逻辑思维与诚信,历史课上探讨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等,使德育不再是单独的课程,而是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将德育评价与学科成绩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精神、诚信等德育方面的表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纵一横”德育管理模式,纵线“一主两专”即一个主题、两项专题活动,通过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教学活动,如环保、和平、社会责任等,让学生在多个学科的学习中接触到统一的德育主题,从而加深理解;横线“四位一体”即榜样激励、实践感悟、课程引领、文化濡染,致力于加强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和持续化,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课程培智,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实践。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答。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育人方式改革与创新,不断开创育人新领域。在课程改革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课程体系,而是认真研究分析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拓宽课程设置,初步形成了ABC三类立体互补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文化类课程(A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专项延伸课程为校本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德育类课程(B类课程)形成了“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四个系列,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强化道德教育;艺体类课程(C类课程)主要是发挥“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的辐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选项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课程建设实现了从“单一”到“立体”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选择,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党建+师资赋能,铸就跨越式发展的坚强基石。学校持续以高压姿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校党委相继出台完善《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关于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意见》《关于禁止工作日饮酒的规定》等文件,每年与全体教师签订《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和《师德师风承诺书》,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并通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等教育活动,增强教师廉洁办学、廉洁从教的意识,推动引导教师依法执教、科学施教、敬业乐教、幸福从教。充分调研教师队伍现状,与省内外知名高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教师高端研修基地,为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指导教师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我发展机制,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以“双培养”机制为抓手,立足“中青年党员示范引领、教师协同发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德能双修,实现党员、教师双向培养。深化“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以新课改、新高考为方向,确定一批跟踪教育改革、关注教学问题、推动师生发展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确保有一定数量、较高研究价值的国家、省、市级重点立项课题,浓厚了“以研促教、以研提质”氛围。定期出版《郑中教研》,组织开展论文评比、原创题大赛、集体备课优秀成果评比等校本竞赛活动,通过一批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带动学校各项工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形成特色与质量的相向共进。

党建+文化育人,塑造新时代教育的精神风貌。社团课程是文化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探索社团课程的整合与创新,解决传统社团课程存在的“兴趣班”式局限性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并与校外专家携手合作,共同研发了一系列涵盖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社团课程,构建了“固本、精进、至善、悦创”四大类有机融合的社团课程群。这些课程相互补充,分别对应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力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社团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强调社团课程与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紧密融合,推动社团课程与学科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外,学校高度重视社团课程与家庭、社区的互动合作,通过家校社共建模式将社团课程的影响力扩展到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学校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展示,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在社团课程中的表现,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探索个人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学校的社团课程已经摆脱了简单的“兴趣班”模式,转变成一个系统化、连续性强、具有长效育人机制的教育平台。

党建+品牌驱动,助推内涵式发展的创新之路。学校党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内涵式发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品牌驱动策略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学校党委每年精心组织开展党员示范标杆评选活动,各党支部始终高标准、严要求,遵循严谨的程序和民主的精神,认真管控评选过程,致力于将那些事迹突出、深受师生认可的先进党员典型推选出来,并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一种学习先进、争当标杆的浓厚氛围,从而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部署,着力推动教育联盟建设,充分利用郑集中学的教育资源,通过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帮扶,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促进薄弱地区学校的发展,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助力县域高中振兴,推动铜山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总之,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党建强,则事业兴。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党建+”党建品牌建设,在保证党员政治方向、提振教师敬业乐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坚强有力的作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中小学心理特色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江苏省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教职工之家、江苏省健康卫生金牌学校、江苏中学共青团十佳共青团组织等多项荣誉。一项项的殊荣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学校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做实“党建+”融合文章,推进党风促校风带学风,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