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广东省化州市南盛街道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善谋全局,规划先行”的理念。2022年9月9日,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朱方伦提出“七星熠熠,惠照南盛”的教育发展新思路,为南盛小教系统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围绕这一思路,学校以“构建南盛良好的教育生态”为主题,通过实施“四个三”工程、严守工作“三性”、遵循“三字”工作方针,系统性推进教育教学管理,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闪耀的“星”,让优质教育惠及南盛每一个角落。
擘画教育蓝图:愿景引领下的生态构建
“七星熠熠,惠照南盛”,这不仅是南盛教育的美好愿景,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七星”中的“七”既实指辖区内7所小学,又泛指所有学校,寓意着在同心同德的努力下,南盛的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为实现这一愿景,南盛街道中心学校锚定“构建南盛良好的教育生态”这一核心主题,以系统思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南盛街道中心学校紧扣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特点,从教育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优质管理团队打造、教学组织实施优化、学生发展指导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尤其将学生发展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引导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为保障愿景与主题落地,南盛街道中心学校严守工作“三性”—— 纪律性、规范性、保密性,遵循“放、管、服”三字工作方针:“放”即南盛街道中心学校放手放权,让各学校自主高效开展工作;“管”即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加强指导、督促与跟进,确保方向不偏;“服”即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做好服务保障,同时要求各校服从统筹管理。在此基础上,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严明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及预防“小圈子”行为规定的通知》《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关于加强优秀干部后备人员培养选拔管理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以规范化管理为教育生态构建筑牢根基。
践行“四个三”工程:系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夯实“三线”
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夯实三线”为基点,探索党建引领育人新路径,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安全是底线。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创新“堵-疏-导”安全工作方针,建立 “党委书记统筹—分管副校长主抓—校(园)长落实”三级安全责任体系,覆盖交通、防溺水、防欺凌等12类安全专项。联合街道、公安、妇联等部门成立“校园安全联防联控中心”,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共治模式。近3年,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实现校园安全零事故,安全工作获评优秀等级;陈新格、钟春梅、朱方伦等多人获评茂名市、化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大批师生在防溺水、禁毒等主题活动中获奖.
质量是生命线。学校围绕“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一中心,遵循 “确保学习质量前提下培养兴趣爱好、确保总体提高基础上抓特色与尖子生”两大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独立自律学习习惯,力争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四个提高”。实践中,近3年六年级质量监测平均分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183.07分到2023年的195.25分,再到2024年的201.92分;多所学校在全市质量监测中获奖,师生在国家级、市级征文、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85名教师、135 名学生获化州市级以上奖励。
发展是希望线。为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南盛街道中心学校推动“平民化学校,贵族式教育”建设:成立三对友好合作学校,构建五大教育板块;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小学、高州市大井中心学校结对帮扶;中心小学并入橘州小学教育集团,中心小学、蒲山小学成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守望相助与良性竞争,共同提升办学质量。
(二)谋篇布局,落实“三化”
规划发展全局化。学校秉持“质量决定地位,特色决定品位”理念,统筹推进441-2工程项目,指导各校形成“一校一品牌”发展路径。目前,“4”大在建工程中,谢村教师周转宿舍楼、山尾小学及蒲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均已投入使用,中心幼儿园综合楼进入装修阶段;“4”大规划工程(平垌小学 “校中园” 等)稳步推进;“1”个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小学“法治书苑”、谢村小学“农家书屋”等让阅读蔚然成风;“2”大附属设施(运动场、电教平台等)添置到位,各校办学环境持续改善。“一校一品牌”特色鲜明:中心小学社团活动与书香校园建设蓬勃发展,蒲山小学打造“党建+关爱留守儿童”品牌,谢村小学突出“党建+‘1+N’体育特色”,山尾小学聚焦“党建+劳动教育”,乐堂小学试行“乐堂银行”道德币评比,平垌小学打造 “五声校园”,克坭小学依托体育设施开展特色活动,中心幼儿园与博学幼儿园分别传承感恩教育与国学文化。
原来基础上的最大效益化。各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学生排球代表队获市男子第三名、女子第九名,跳绳代表队获化州市长绳“8” 跳第一名及团体总分第一名。通过“四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一批学校获省级、市级荣誉:中心小学获评“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茂名市文明校园”等,蒲山小学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山尾小学获评 “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茂名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谢村小学获评 “广东省校园排球推广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学生习惯与特长同步发展,陈柳谷、张洪铭、曾梓琪等多名学生在市级征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培养人才体系化。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出台优秀干部后备人员培养方案,建立后备人才库,2022-2024年累计入库58人,提拔一批成熟干部担任中层领导,优化管理团队。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显著,陈红玲等10人获化州市教学技能比赛一、二等奖,王晓梅、陈玉怡、张智敏、杨柳云、陈秀丽、黄新婷等获茂名市级荣誉。同时,蒲山小学成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基地,谢村小学成为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人才选拔基地,输送体育人才30多人,各校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丰富形式,营造“三氛”
尊师重教氛围。通过“拜师礼”、教师排球友谊赛、“七一座谈会”、困难党员慰问、退休教师欢送会、校企合作送温暖、教师节表彰大会、师德讲座等活动,联合乐堂、蒲山、山尾、平垌等村委会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会,凝聚尊师重教合力。吴秋幸等获茂名市师德论文评选一、二等奖,陈新格等4人获评化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陈志红等12人获评化州市优秀班主任,238名学生获市级比赛奖励。
教学教研氛围。组建学科教研中心组,加大教研力度,挖掘课程育人功能;与广东茂名幼儿师范学校联合举办现场研讨会,引导科组活动高质开展;组织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强化校本教研,形成“教育是大家的教育”的共识。
干事创业氛围。通过后备人才库明确职责分工,解决“谁来干、干什么、怎样干、如何干得更好”的问题,引导各校负责人“说有主题、行有章法、做有中心、干有目标”,做到“规划、实施、总结、提升、宣传”闭环管理,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
(四)立德树人,践行“三立”
立言。各校明确办学主张并付诸实践:蒲山小学推行“5553”教学管理模式、安全工作“五线”、“减负提质”六部曲;谢村小学提出“坐得住级室、守得住教室、守得住初心、对得住良心”20字方针;平垌小学打造“口号声、读书声、问候声、唱歌声、师生笑声”五声校园,各校办学思路清晰可行。
立信。引导全体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信念,怀揣“七星熠熠,惠照南盛” 的 “七星梦”,在教育路上不懈奋斗。
立情。通过教师排球、篮球友谊赛等团建活动,凝聚同事情谊,厚植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锚定强国建设目标,担当“筑梦人”重任,将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笃行结硕果:南盛教育的当下与未来
在“七星熠熠,惠照南盛”思路引领下,南盛小教系统通过规划引领、实践创新,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各校在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生态优化等方面成效显著,“质量决定地位,特色决定品位”的理念落地生根,优质均衡的教育格局逐步形成。
如今的南盛教育,正朝着“平民化的学校,贵族式的教育”目标迈进,努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质量回归、评价回暖、生源回流”的目标逐步实现,“七星熠熠 惠照南盛”的美好局面正在形成。
展望未来,南盛街道中心学校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四个三”工程,守牢“三性”与“三字”方针,持续优化教育生态,让每一所学校都闪耀独特光芒,让南盛的教育之星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