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信息
我所在的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是一所拥有73年建园历史的省标示范园,目前在园幼儿800余名,教职工120余人,占地面积近万平米,在区域内一直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张家口幼安萌养园”是张家口区域内第一个完成备案的独立普惠托育机构,2023年被评定为河北省托育照护示范机构。这两个听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园所,却是“同根生”,在向上生长的每一天,共画生长的“同心圆”。
2019年被称作托育元年,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开始思考教育向下延伸的思路:开办托班?师资从哪来?微薄的保教费,负担得起吗?装修旧楼?资金从哪来?政府给吗?踢破了发改的门槛,想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一个字“难”!指向新建机构的政策显然不对症,国家的项目资金还不能恰如其分给与支持。走访了卫健委,想要获得人员的支持,两个字“迷茫”!从未干过托育的卫健部门也是一头雾水。好在教育主管领导很支持,让我放手去尝试,我们在“找人”和“找钱”之间选择了“找路”:依托宣化区幼儿园区域的品牌效应,仔细研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找到政策依据。吸引有托育投资意向的公司,利用园所闲置教学楼,引进投资合作办园。
二、四线小城的托育破局
张家口毗邻北京,虹吸效应很严重,一方面是年轻人奔赴北京选择高收入,一方面是眼界参照北京,收入却是一半(20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北京81518元,宣化43269)。四线小城的宣化经济虽不发达,但百姓对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的需求却很高,他们需要的是高质量、信得过、低收费的托育机构。
对于地方政府,2022年,“大力发展托育”被列入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托位数量也列入了政府考核内容。因此,压力也给到了当地政府,想要在短时间内新建一所托育机构,耗时耗力,目前宣化小城财政的支援也苦于无奈,无力投资;刚刚达标的公办园占比,使得在国办幼儿园开托育,也没有多余的教室和专业的师资;而民办幼儿园想开托育,却很难满足严苛的备案条件。
对于宣化区幼儿园来说,怎样让这所七十多年的老园焕发新的动力,如何在全国出生率下滑,一生难求的大环境中提前锁定生源,实现服务与教育下延,完成托幼一体化的布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作为管理者,我们的团队在夹缝中思考破局的方式。
首先:决定利用园所闲置的三层教学楼开办托育照护。解决了场地的问题。其次,引进投资方,按照托育照护的硬件要求装修场地,解决了资金问题。再次,商榷合作方式,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宣化区幼儿园管理,托育照护独立经营,解决了人的问题。
2022年,民办公助,一址两园,投资方出资,宣化区幼儿园统一管理的“张家口幼安萌养园”正式成立,不仅是区域内第一个取得备案资质的独立托育照护服务机构,也成为了国办幼儿园园中园的先例(一般都是幼儿园开托班,而我们是单独的托育机构),同时,宣化区幼儿园终于实现了0到6岁的教育服务范围。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本身就是创新,我们的托育一体化不同于其他,不是简单的一所幼儿园的向下延伸,在管理模式上,我们形成了:单独核算、执行运营、统筹安排的方式,
1、一址两园,幼安萌养园享有财务单独核算,独立招聘使用人员的权利。
2、宣化区幼儿园教代会推选幼安萌养园执行园长,负责萌养园全部管理工作,副园长由执行园长启用,负责托育照护的运营和业务管理。
3、幼安萌养园接受宣化区幼儿园管理,执行园长列席宣化区幼儿园领导班子会议,并参与宣化区幼儿园年度工作的制定,萌养园整体工作并轨到宣化区幼儿园的年度工作中。
在统筹兼顾、各美其美的管理模式下,萌养园的新心力量和工作状态影响着宣化区幼儿园的“老龄化”队伍,而宣化区幼儿园严谨规范的管理经验,也敦促萌养园规范办园,稳步发展。
四、合力共进,大“园”小“园”结成共享同心“园”
有了创新的模式,需要持续不断地管理推进,让大园和小园变成同心园,在感受彼此温暖和爱意的同时,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也就是做到“各自为战”开展工作,互相成就和托举,关键时刻共同努力,聚拢成一个“园”,结成成长共同体。
(一)用心共筑,牵手彼此结成爱的同心“园”
宣化区幼儿园有近120名教工,大部分是体制内教师,幼安萌养园只有12名自聘教师,岗位要求和身份的不同,虽然工作在一个院内,但彼此还是相对陌生,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的交集,两园的管理者创造条件和机会,合力拉进“心距离”。
首先,园所教工的大型集体活动,两个园共同参与: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放假前的工作总结,萌养园园长要在全体教工大会做工作总结,让区幼所有老师深度了解萌养园的年度工作,萌养园的所有老师也要倾听区幼领导的工作总结,认识彼此,了解彼此,爱护彼此,支持彼此,成为爱的共同体。
其次,在五四、教师节、三八等庆祝活动时,打乱两园教师分组,给与大家充分了解,相互熟悉,彼此携手的机会。
再次,宣化区幼儿园食堂是2023年首批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幼安萌养园与宣化区幼儿园共用食堂,萌养园负担食堂中两位厨工工资,而区幼负责把好食品安全的关口。这样,一方面减轻了萌养园在食品安全工作上的压力的和负担,降低了托育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宣化区幼儿园食堂用工降低了成本。
(二)相互补血,彼此守望,结成心连心的同心“园”
宣化区幼儿园在区域内是龙头园所,是城区家长争相选择的优质国办园,幼安萌养园与区幼联合办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萌养园毕业的孩子可以免去报名直升区幼,这样对于刚刚建立的托育机构,减少了招生的压力,实现了起步即“成型”;其次,幼安萌养园预设80个托位,在目前出生率下降生源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每年至少可以向区幼输送50多名幼儿,也让宣化区幼儿园“有备无患”。更重要的是,萌养园无偿接受宣化区幼儿园教工的子女,截止目前,宣化区幼儿园已经有11位教工享受了免托育照护的福利,老师们能在产后更早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对园中的这所“小园”有了更感动的守望,区幼也因此被市工会评为“ 爱心托育单位”被妇联认定为“2024年妇女儿童工作项目试点”。
(三)结伴专业成长,结成教研同心“园”
宣化区幼儿园一个省名师工作室、两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训、教研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上为萌养园的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引领和指导。两园教师共同在工作室参与项目研究,针对“游戏学习、年龄特征”等内容深入研讨,萌养园的老师们贡献了低幼经验,宣化区幼儿园的老师们则给出了3—6岁的方法,大家在项目研究中看到了全学龄前的儿童特点,为精进专业提供了参考。每年6月托幼衔接活动更是成为了一个亮点,由两园一起制定,共同完成的托幼衔接,无缝衔接入园问题,解决家长入园焦虑。在共同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良性竞争,展现自我的同时实现了专业的共同成长。
五、未来,进阶高质量,实现新发展
面对托育市场强大的竞争和需求的不断多样,在总结开园两年多的基础上,逐步向更专业化和标准化迈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首要任务,我们已经接洽了当地的高校,从实训基地开始教师专业的再提升。打造环境的托育味道,摆脱幼儿园的固有思路,为低幼孩子创造属于她们的儿童家园。展开更丰富的托育方式:开园初期完成了2——3岁托大班的布局和周末亲子教育,目前已经通过混龄班过渡,开办了托小班。同时,要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除了开设全日托、半日托,接下来将开办小时托、延时服务,布局家庭上门托及亲子托育等。
总之,国家大力鼓励开办托育的目的就是支持生育,满足社会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国家的好政策落地,去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小城的做法可能并不“高级”,但我们两所园同心协力想做好“幼有善育”的初心俞明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