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之光照四方 均衡发展谱新章

盛晖
2025-07-14


特殊教育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杆标尺,是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的重要基石,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彰显了一个国家对于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也是践行“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力证明。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新理念,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松隐中学,作为一所位于远郊农村的中学,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立足自身学情与师资力量,构建了“以特教学校为引领、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全面帮扶特殊儿童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引领下,学校秉承“让阳光温暖每一位孩子”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实现“使每位特殊儿童享有适宜、优质的教育服务”的崇高目标。

近年来,学校在特殊教育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四个一”的有效实践模式:即一个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一批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一系列丰富的特殊教育活动、一套科学的特殊教育评估机制。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推动了特殊教育在松隐中学的深入发展,更为特殊教育在更广范围内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特教空间显温情   融合教育谱新程

软墙体包装与暖色调粉刷交相辉映,装备先进的运动康复区、道具充盈的学习辅导区、趣味盎然的心理诊断区等六大功能区,在一间教室内被巧妙而有序地布局。“这既是一间资源丰富的教室,更是一个满载温情的家园。”六年级特教学生家长满怀喜悦地评价道,“尤为贴心的是,周边的配套设施均进行了无障碍化改造,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扶手等设施,向每一位特殊学生敞开了温暖的怀抱。”

资源教室,这一专为随班就读学生设立的个别化教学场所,已成为普通小学实施融合教育的核心设施。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在这里,随班就读学生在教师的悉心辅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情景剧和模拟实验,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还提升了交往技能。资源教室,宛如随班就读学生学科知识的补给站,更是他们个体发展的重要舞台。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精心选址,多方筹措,于2020年成功建成了资源教室。该教室地理位置优越,光线充足,色彩搭配温馨舒适,书籍、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一应俱全。步入教室,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深入其中,更是步步有料,益智、学习和康复项目错落有致,令人赞叹不已。

随后,我校不断对资源教室进行功能优化和设施升级。2021年,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特教教学理念,我们对资源教室进行了功能再优化,确保了学习辅导、心理诊断、教学支持、补偿教育、康复训练和教育评估等六大功能区的设施齐备且有针对性。2022年,我们进一步增补了教具、学具和辅具,并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2023年,我们更是对教学楼一楼增设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和厕位报警器等基础设施,为特殊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如今,我校的特殊教育硬件设备已初步形成体系化。作为特殊学生学习、生活、游戏和锻炼的场所,我们配备了相应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训练设备和器材等。资源教室被划分为康复娱乐区、学习辅导区和办公咨询区三大功能区,每个区域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康复娱乐区以地毯、靠垫、健身器和益智玩具为主,旨在诊断观察、康复训练;学习辅导区则以课桌、教具和学具为主,专注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个别辅导;办公咨询区则以办公设备和特殊儿童资料及档案为主,为教师办公、接待咨询和教学资源的存储与整理提供了便利。

这些种种安排,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条件的简单升级,更是对特教事业的重视和对特殊儿童的人文关怀的深刻体现。它们为特殊学生提供了发挥潜能、补偿缺陷和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普通班级中顺利融入、开心随班就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推动了我校随班就读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为融合教育的美好未来谱写了新的篇章。

特教师资强根基   融合教育谱新篇

教师队伍,乃办好特殊教育之基石,亦是铸就特殊教育强国之梦的战略人才。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于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之要务。”

我校积极响应“弘扬教育家精神”之号召,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资质过硬、专业发展顺畅、专业能力卓越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依据本市特殊教育师资配备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已构建“2+N”特教师资队伍框架。其中,“2”指一名特教负责人及一名专职资源教师,均持有“上海市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N”则指随班就读学科教师。在区教育学院与区特教指导中心引领下,我校教师历经全员培训、特教校本教研、外出参观学习等多样形式,聚焦课程实施重难点,开展专题研讨,形成校际联动、校内普特融合的教研新常态。

为全方位保障随班就读学生之成长,我校要求普通教师亦需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资源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对随班就读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辅导,不断提升其特教业务水平,使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上实现新飞跃。特教教师不定期深入随班就读班级听课,与学生亲切交流,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商随班就读课堂策略与教育补偿之策。此外,特教教师还走出校园,走进学生家庭,加强家长培训与指导,减轻家长精神负担,增强家长教育信心,传授特殊学生教育方法,携手家长共育特殊学生之花。

教育之光育殊才   全面发展显个性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特殊儿童,非不优秀,实则与众不同,其身上的独特光芒亟待我们发掘与培育。在融合教育的浪潮中,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更应积极践行此理念,聚焦学生个体需求,为每位特殊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摒弃单纯缺陷补偿的观念,结合其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我校全力推进融合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核心工作。通过构建“校长室——教导处——特教组”的三级工作机制,围绕“普教融合”主线,加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日常管理。同时,形成“1+4+5”特教课程群,包括认知能力训练课、特色课程、课后服务等,为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此外,我校还实施“一人一案”多维化记录,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状况,确保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落实。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成功,提高生活技能。特教教师通过分析、观察,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在思想品德和文化水平方面,我们更注重学生的进步,通过耐心教育,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在缺陷矫正方面,我们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实施缺陷补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言语障碍等问题。

在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方面,我们尊重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帮助特殊学生培养自立自好的能力。生活技能课让他们学会劳动,特长培养课则发掘他们的个性爱好,让他们在某些方面展现才华。正如《圣经》所言:“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我们相信,通过融合教育,特殊学生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独特的光芒。

因材施教促成长   多元评价赋新能

长久以来,受升学压力驱动,中学阶段的教育重心多聚焦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学校、老师及家长皆以学习成绩的提升为首要目标。然而,特殊教育在此背景下,不仅需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做到因材施教,更需在考试评价的要求与形式上与时俱进,确保特殊需要学生在融合教育的推进中,能够真正享受到适宜且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我校紧握特殊教育改革之契机,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扬长避短,全面推动特殊学生评价体系的革新。我们致力于完善多元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了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新型评价机制。通过强化综合评价、健全增值评价、突出过程评价、创新结果评价等多维度举措,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的旅途中,学会正视自我、发现潜能、提升自我。我们将评价内容、过程与结果紧密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当前水平,又重视其成长历程,运用多样化手段记录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足迹。

此改革旨在打破单一评价的局限,拥抱多元评价的广阔;淡化对结果的过分关注,转而注重过程的积累与成长;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倡导有效且有意义的学习。最终,以激励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

在义务教育奋力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崭新阶段,特殊教育以其独特的完善育人方式,无疑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璀璨明珠。秉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核心理念,我校构建了全新的特殊教育体系,摒弃了单一的升学率评价标准,转而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衡量学生成长。此举有效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将“全面成长、个性发展”确立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不仅是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更是素质教育与特殊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的迫切需求,为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铺设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