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教育事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条弥足珍贵的总经验,就是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10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指出,教师应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精神,进入新时代,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工作对教育质量目标与内涵的深化和完善。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提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振兴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党建引领强思想,筑牢基石促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正确方向。不断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学校教育领导体制,使党的领导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
加强管理者领导能力。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掌舵者,校长的领导、决策和引领能力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办学质量,校长应当拥有教育家精神,具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要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目标规划,尊重教育规律,也就是说教育的“道”: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和教学本身的规律。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工作态度,把高标准做事情贯穿到每一天,每一件事,更好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
重视师风师德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师德建设,教师是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是学习与修养的师范者,是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教师应有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要有精神的锤炼,意义的追寻和灵魂的叩问,教师应该拥有文人风骨和人文情怀。我校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争做广大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把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作为自己人生目标。引领教师逐渐达到以下五个要求:要言为士则、行为示范,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要勤学笃行、求实创新,要乐教爱心、甘于奉献,还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具体实践要求。用春风拂面、润物无声的精神来感化和塑造学生,培养品德高尚、根正苗红优秀学子,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深耕教学细管理,高效提质促双减
加强学校制度化管理。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障。我校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逐步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管理,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和教师竞职晋升评价体系,逐渐培养出教师主动当但、爱岗敬业、乐于付出、勇于进取、遵守纪律的良好氛围,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教育改革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办有温度的教育。教育是以人育人、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塑造生命的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堂课都会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我校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师生感情,培养和构建互信互爱的生活和教学氛围,建立互信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要善于抓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值得可定的瞬间,及时进行褒奖,逐渐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兴趣爱好、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提升班级整体成绩的重要一环。
关注舒缓学习压力。使学生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屡见不鲜。我校除了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摸排、建立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等外,还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及时释放心理压力,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五育并举”,扎实推动“五育并进”,让校园生活“活”起来、“动”起来,努力营造温馨、活跃、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扎实的课堂为抓手,以丰富的学科活动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推进学校教学向高质量发展。
三、教研培训一体化,拓宽教师成长路
“教”得有效,“研”得深入,“组”得聚力,方能让教育教学稳步推进,问道远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内容宽泛的研究活动,不仅包括教师的学识、能力、态度,更重要的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提升。如何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入学校常态教学活动与研究中;如何丰富载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怀,作为我校教学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
优化教师岗位结构,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教师的教学能力、技能水平、专业特长参差不齐,这是每个学校现实存在的。我校教育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师岗位机构,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才能起到提质增效的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研回归课堂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探究如何做到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重中之重,有效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研不能只停留在听课、说课和评课,更应该关注听、说、评后的研讨、总结的重要环节,逐渐培养教师形成善于研讨的良好氛围。注重教“师走得出去”和“请得进来”,向先进学校学习,向名师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和有效措施是我校迅速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固本强基的伟大工程,是保证国家有序、高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途和命运。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已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从“学有所教”转变为“学有良教”,教育质量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拥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精神,校界之间应该继续保持深度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谋发展,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