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文学巨匠欧阳修曾任太守并留下不朽名篇《醉翁亭记》的安徽省滁州市,一所闪耀着数字化教育改革光芒的学校——苏滁实验学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学校坐落于中新苏滁高新区,这一园区汇聚了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智慧,江苏与安徽两省的合力,以及苏州与滁州两市的携手共建,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高新技术人才争相涌入的热土。
学校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精心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体验化的学习环境。
领航数改浪潮 考试尽显公正
在滁州市教体局的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下,苏滁实验学校勇立潮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扬帆起航,开展了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和生物实验操作的数字化改革浪潮。学校匠心独运,精心建设了四间集实操展示、即时点评、点播复习、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理科实训教室,这些教室同时又能摇身一变,成为具备电子监考、录像归档、网上评阅、数据统计、智慧分析等功能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平台,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今年四、五月间,学校成功举办了市直两区初中理化和生物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坚实保障,成绩公布后,全区几乎未闻考生对成绩的复议之声,赢得了广泛赞誉。在学校的理科实训室里,每一位考生的实验台上都巧妙安装了多方向摄像头,这些“智慧之眼”不仅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精准确认考生身份,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时记录考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同时,考生所使用的显微镜内也增设了摄像装置,将考生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奇妙世界一一记录下来,为教学评估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教师阅卷区,阅卷老师仿佛拥有了“千里眼”,能够实时掌握考生操作的动态。系统还会随机分配考生的操作视频给不同阅卷老师进行批改,确保评分的客观公正。考场更是设立了“双评+仲裁”的评分模式,由两位阅卷老师对同一考生的实验操作分别赋分,若出现争议分数,则转由仲裁组重新审定,这一举措进一步筑牢了理科考试的公平公正防线。
所有考试过程均可溯源、可复议,真正实现了考试“零人情、零差错、零投诉”的“三零”目标。除了理科实验操作考试,苏滁实验学校还早早开启了体育中考数字化评价的探索之旅。跳绳个数、跳远距离、1000米跑步时间等考试项目均由专业仪器精准测量和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考试过程都被细致留档备查,确保了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书香智慧园地 数字书海飘香
苏滁实验学校的图书馆不仅是学生们汲取知识、遨游书海的乐土,更是学校数字化改革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图书馆,温馨的装修风格与舒适的阅读环境交相辉映,仿佛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这里,成为了课堂之外学生们最向往的圣地,他们在这里与书籍为伴,与智慧同行。
除了提供舒适的实体书阅读环境,苏滁实验学校还紧跟时代步伐,特别为学生们量身打造了数字化阅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轻松找到心仪的书籍,享受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学校六年级的吴雨霏,便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忠实粉丝。在老师的引领下,她正沉浸在《红楼梦》的奇妙世界中。只见她轻车熟路地在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平台上输入“红楼梦”三个字,屏幕上瞬间跳出了《红楼梦》的电子版以及有声书内容。戴上耳机,跟随着专业朗读员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吴雨霏仿佛穿越时空,与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共同经历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得益于数字化借书平台的引入,借阅过程变得异常便捷。吴雨霏只需轻轻一扫书封上的二维码,系统便会自动为她登记好全部信息,省去了繁琐的借阅手续。
笔墨数字文化 科技课程育才
端午佳节前夕,苏滁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正沉浸在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字化书法课堂中。在这座古色古香、弥漫着墨香的书法教室里,书法社团的孩子们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跟随着书法老师江路路的笔触,一笔一划地学写着“学而不厌”这四个蕴含深意的汉字。讲台上,三个高清摄像头如同智慧之眼,从多个角度近距离捕捉江路路老师的书写笔迹,并将这珍贵的瞬间实时投射在大屏幕上,供孩子们仔细观摩、学习。
江路路老师,这位曾在多国孔子学院传授汉字书法的资深教育者,对于将“数字”与“书法”巧妙融合的理念深表赞同。她认为,未来可以进一步引入实时回放系统,让孩子们能够针对自己感到困惑的笔划、结构进行反复观摩,从而更加精准地掌握书法精髓。江路路老师的这一建议,无疑为数字化书法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除了数字化的书法社团,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3D打印兴趣社团课上,五年级的蔡雪玲正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共同制作着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蓉宝”模型。自踏入校门那一刻起,蔡雪玲便对3D打印技术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社团课的老师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步引领着蔡雪玲和同学们熟悉3D打印的各项技能。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蔡雪玲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建模,并成功制作出自己心仪的模型。在一节课的辛勤实践后,蔡雪玲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蓉宝”模型赠予了指导老师,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与敬意。
在苏滁实验学校这片充满智慧与创新的土地上,学生们还可以尽情体验航模、水火箭、STEAM课程、计算机编程等十多个与数字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学校以“彰显个性、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为宗旨,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更是他们亟需回应的时代命题。在推进数字化教育改革这一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新技术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而绝非凌驾于教育之上的主角。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而数字化改革只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的手段。
教育领域进行数字化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化、个性化发展。我们既要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地域、资源等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让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又要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精准识别每一位学生的独特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公平。
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数字化教育改革之路上,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以青春之师资,促数字之教育;以个性之发展,显公平之教育。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