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摆在了重要位置。这要求校家社三者关系从松散、偶然的沟通合作走向制度化的协作。
当下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协作的复杂系统。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指为推动教育目的实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由行政统筹、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多元主体协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工作系统及工作原理。其中“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校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优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房山区重点依托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入驻区高校、北京农职院、外区兄弟企事业单位等优质资源,遵循综合化、合作化、实践性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孩子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养分:
一、完善政策保障,为协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是推动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房山区教委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房山区教委先后出台了《“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房山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方案》《房山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明确各方在协同育人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加强沟通合作、资源共享等具体要求,为机制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房山区建立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考核机制,将协同育人的成效纳入学校和社区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学校和社区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房山区还加大对协同育人的投入力度,提供了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这些政策举措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促进校家社深度合作
沟通是协同育人的关键。房山区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全面发展。
首先,房山区建立了校家社三方定期沟通机制,每学年至少组织4次家长会,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学年要做到全员家访,对特殊学生要做到入户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学校还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其次,房山区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网络平台,不仅在“学通房山”平台开通“家庭教育大讲堂”栏目,还另外在“首都家庭大讲堂”开辟房山区专场,使学校、家长和社区可以实时交流信息、分享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些沟通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校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促进了校家社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了育人合力。
三、组织家长参加全程超前伴随式培训,提升育人能力
家长是协同育人的重要力量。房山区高度注重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全程参与和超前引导,通过组织家长参加全程超前伴随式培训,提升了家长的育人能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与学校、社区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培训内容方面,房山区结合当地实际和家长需求,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包括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沟通技巧等;在培训形式方面,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方便了家长的参与,又保证了培训效果。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家长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意识。
四、举办社家社协同育人论坛,汇聚智慧共谋发展
协同共育是房山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运行模式的最终目标。为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房山区每年举办社家社协同育人论坛,汇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校代表、家长代表以及社区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协同育人的理念、策略和实践。
在论坛上,与会者围绕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主题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在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为优化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论坛还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房山区得以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做法,不断完善自身的协同育人机制。
五、每年评选协同育人成果,激励大家共成长
教师家访故事评选:搭建家校沟通桥梁。教师家访是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家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性特点,从而更加精准地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同时也是增进家校互信、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在房山区,教师家访故事评选活动成为了推动家访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活动要求教师们将家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评选的方式挖掘出那些真实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的家访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更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教师们的用心和付出,从而更加信任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通过教师家访故事评选活动,房山区成功搭建起了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家校合作更加紧密、更加有效。家长们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更加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育子有方好家长征文评选:激发家长育人智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家长的育人智慧,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房山区每年开展育子有方好家长征文评选活动,旨在鼓励家长们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成功做法。这些征文作品不仅展示了家长们的教育智慧和实践成果,更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评选活动,房山区挖掘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富有创新性的育儿经验,为广大家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育子有方好家长征文评选活动不仅激发了家长们的育人智慧,更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家长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与学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评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房山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评选活动成为了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该活动鼓励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评选活动则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成果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通过挑战赛评选,房山区选拔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社会价值的优秀社会实践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
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评选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促进了家校社之间的深度合作。家长们积极支持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学校则为学生们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这种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到目前为止,房山区共举办了六届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
协同育人机制成果显著,激励措施持续加强。房山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运行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家访故事评选、育子有方好家长征文评选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房山区有效推动了家校社三方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房山区将继续加强激励措施的建设和完善。一方面,将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家长的表彰力度,鼓励他们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将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运行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和发展方向,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未来,我们期待这一机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区域一体化德育保障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CIDB22390,负责人:刘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