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技能之光 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

江淹 周淑平
2025-07-09


职业教育,作为青年实现个人价值与成功成才的关键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职学校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阵地,应当致力于持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深刻铭记总书记的教导,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在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下,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以及企业新型学徒制,将教育实践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中职生逆袭实现跨越

卓越并非一蹴而就,每一滴汗水与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通往成功的坚实步伐。一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子,怀揣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坚定不移地迈向光明的未来。经过不懈努力,他凭借卓越的技术能力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踏入了我国顶尖的研究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他深知,成功的道路千差万别,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并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地前行。这位中职生的经历,再次印证了这一真理。

回溯至2009年夏天,宋职豪(化名),作为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2009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他清晰地记得15年前中考填报志愿的情景。初中毕业于汨罗市李家塅中学的他,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游水平,对于报考普通高中并无十足把握,即便能进入普通高中或民办高中,也难以确保能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经过班主任的深思熟虑,建议他选择职业学校,专攻专业知识,以此作为通往心仪大学的桥梁。最终,他选择了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因为他坚信自己的选择。入学后,他目标明确,勤奋学习,积极吸收专业知识,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提升技能水平。从最初细致地接线,到最终熟练地完成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他每日在实验室中反复进行编程、连线、实验操作,直至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2012年,宋职豪参加了湖南省技能大赛,荣获了湖南省中职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大赛一等奖,这一荣誉成为他人生中的转折点。当年,他成功保送至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深造。在大学期间,他对编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组建了自动化兴趣小组,与20多名成员共同进行实验与编程。2015年,他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赛项的比赛,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并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这里承载着“两弹”元勋邓稼先28年的隐姓埋名、献身两弹研究的崇高精神,铸就了中国民族的坚强脊梁。在与记者的连线采访中,他感慨万分地说:“感谢母校的培养,我决心在这里工作一生,为母校增光添彩。”

确实,为了迅速提升技能水平,宋职豪和同伴们常常在机房中度过疲惫的夜晚。老师们目睹这一切,既感欣慰又心疼。时任学校实习科长、现任学校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彭校长表示,当时机电一体化设备价格昂贵,学校仅有两套设备,但学校仍全力支持,两套设备轮流使用,以满足学生们的实训需求,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深化“以赛促学”培养策略

职业技能比赛,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通过深度参与此类赛事,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能全面洞察行业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营造“比学习、比技能”的浓厚氛围,最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能”的综合教育目标。

为此,我校积极推行并深化“以赛促学”的培养策略,明确规定每个专业需确保三分之一以上的技能教学课时。在每个学期,均安排3至5个阶段性实训,实训时长为2至3天,部分重要实训可延长至一周。同时,将技能考试纳入期末考核体系,与理论考试同等重视,确保技能教学的数量与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在技能考试的初赛阶段,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激励师生积极参与技能教学,学校设立了技能标兵学生、优秀实习指导老师、技能教学质量奖等多项奖励表彰项目。这些措施不仅鼓励教师重视技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比赛的热情。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周佳星、刘灵霞、廖灵馨三位同学分别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果蔬嫁接”一等奖、二等奖及农机检修相关奖项,并荣登《人民日报》五四专刊。他们的成就,既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全方位帮扶和教育的认可。这些成功的案例,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彰显了学校“以赛促学”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双师型”教师队伍育硕果

以上所述学生的成绩,并非孤例。据权威数据统计,近三年来,我校学子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在岳阳市技能竞赛中,更是一举夺得一等奖18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53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视,更是学校践行“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教育理念,传承职教“楚怡精神”的生动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成果,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以及汨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与赞赏。其中,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于2022年9月26日,对我校微信视频号上展示的周佳星同学励志故事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并批示其为“朴实懂事的孩子,汨罗好青年”。

这些荣誉与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校坚定不移打造的一支技能精湛、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被誉为“教头”的王向阳老师,六年来始终致力于指导学生植物嫁接技术,全身心投入其中。王老师常以“不是在嫁接现场,就是在去嫁接的路上”自我调侃,足见其敬业与专注。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嫁接操作。在长沙阎宽农业园——我校产学研合作基地,王老师在休息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指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能操作必须严谨务实,不能有丝毫马虎。王老师不仅自身嫁接技术过硬,还注重因材施教,充满教育情怀。他长年累月在室外进行嫁接操作,黝黑的脸庞和结满茧的双手,正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据统计,六年来,王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岳阳市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王“教头”之名,实至名归。

回首过去,我们见证了无数像宋职豪这样的学子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职业技能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与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以赛促学”的培养策略,打造更多技能精湛、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国家的职业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用技能点亮人生,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