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劳动之美 点亮成长底色

呼卫东 王娟
2025-07-09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稳步落实,劳动课已成为小学不可缺少的独立课程之一。我校倾力打造“香雅”文化理念,以“香雅”文化凝聚学校的灵魂,致力于培养“香雅少年”和“香雅教师”。“香雅”文化意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学生,做全方位有深度的教育,以花香、墨香、书香、韵香、健香、智香、格香、文香“八香润校”为载体,以向雅、向美、向上为画纸,用沁香、盈爱来着墨,挥毫一幅充满教育情怀和精神底蕴的画作。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我校依托“健香”文化开展多样劳动教育,充分挖掘校内校外“双资源”,深入落实家庭学校社会“三保障”。

一、学科融通中弘扬劳动精神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切实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我校开设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全科渗透,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

设置课程目标。劳动教育首先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同时劳动教育与学校传统课程相区别的一点就是劳动教育更注重实践实操,绝不能纸上谈兵。我校“健香”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实际,大力开展学生生活化劳动教育,以多样形式推动劳动传承,旨在扩宽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纬度,秉持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给学生以不同的教育体验,文化学习与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综合发展的课程目标。

研判课程内容。我校通过校内校外“双资源”,研判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保障”的课程内容。“健香”文化倡导学生通过班队活动和美术课、劳动课等课程,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亲手操作,同时进入校内菜园亲自耕种,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契机,教会学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课本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同时,我校发挥资源整合,区校社联动,家校协作,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平台,比如向家中长辈学习美食烹饪、衣物整理、家务劳动等劳动技能。社会方面,依托社会资源,参与公益劳动,多方协作,把劳动意识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心。劳动教育不仅拘泥于校园内,更是存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课程内容倡导随处可学,随时成长。

探寻教学途径。除了线下的课程教学与劳动实操,我校的同学们还能够从学校的公众号和网课中学习到劳动知识。包括《舌尖上的上海路》《劳动最光荣》等在内的公众号版块也接受同学的自主投稿,学生可以把自己烹饪美食的过程或是一些劳动技巧、生活妙招等与劳动相关的视频、文本等和全校乃至全社会分享,不仅实现了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引导,更增强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拓宽了劳动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可谓一举多得。学生们能体会到劳动者的乐趣,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二、实践体验中感悟劳动之美

我校在日常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开展多样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将课本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水平。

开辟劳动教育基地。我校开设校内“方寸田”,邀请老工匠在田间传授种植技能,由专任教师负责学生劳动教育,组织学生种植太空种子,让劳动与科技结合,学生亲手种植、亲手移栽、亲手浇灌,亲自记录。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生态资源,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划分给班级包干,每一棵树苗都归属到班,学生负责定期拔草等工作。班内也同时开展班级植物角,栽种多种植物,由学生负责,责任到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更让学生在照顾植物的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付出的乐趣,见证自己的成长

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在家庭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床铺、整理书包、整理书桌,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劳动,比如扫地、做饭等,逐步形成自理能力。我校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我校的劳动教育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重实践,落实处。目前,我校在校生参与人数为3981人次,平均每人每周平均劳动时长为4小时,参与的劳动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活动、传统习俗、美食探秘、环保活动等。我校顺应时代发展,以“老带新”的方式发动学生家中的“五老”代表人物开展家庭式劳动教育。上海路小学精心设计策划,妈妈甚至姥姥、奶奶在展现自身精湛厨艺的同时,教会学生一同做出各种菜肴,将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录制成视频逐步展示,并附加详尽的文字说明,制作成为丰富多样,色香味俱全的《舌尖上的上海路》系列,向全校乃至全社会进行美食展示,并且得到一致好评。

寻求劳动锻炼机会。学校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在校内努力学习、积极劳动的学生,更应该培养出在任何场所都愿意自觉劳动的,把劳动意识真正根植于心的学生。为此,我校积极寻求校外劳动锻炼机会,比如进入图书馆开展志愿劳动,帮助图书馆人员整理图书,擦拭展柜;走近捏面人、景泰蓝、传拓等非遗,体验非遗制作过程;同时,我校将学校门口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更利己利人。

传统节日劳动传承。我校通过各种创新将劳动教育和中华文化相结合,通过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以及清明、小暑、冬至等时令节气组织同学们开展做灯笼、包粽子、做月饼、包饺子、中蒜苗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文化自信,更让学生们了解到了中华儿女勤劳朴实的品质,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得以传承。

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我校将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路上不断探索,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有担当的一代新人。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渗透,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润心,在上海路小学这方教育的沃土上,莘莘学子正如那奋力生长的幼苗憧憬着无限的未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