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关联,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人才的培育之基在学校教育,而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近两年来,学校不断强化科学教育,着力打好“组合拳”,致力于打造“课程引领、教研夯基、课堂深耕、资源共享”的科学教育特色,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资充足,活动丰富,成果凸显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校本教研,发挥教师团队优势
教师是科学教育的实施者,师资队伍的稳定是落实中小学科创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我校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特别是区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提升科学教育的水平。目前科学教育教师20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区级骨干教师4人,特级教师1人,名师工作室1个。年轻教师有朝气、有活力、有创造力;年长教师有经验、有方法、有引领力,为推动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校本教研开展中,依托学校“教研金字塔”体系,不仅有为解决常规教学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科学创新主题的研究。科学教研组“参与式教研”多次代表房山区参加市级活动,进行经验分享。2024年5月,以“记录外化思维 促核心素养发展”——北京市小学科学全域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我们的教研成果获得市级科学教研员贾欣、范颖老师的充分肯定与认可。
二、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我校特别重视科学教育与现行课程(科学、信息科技)整合,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维度,通过现行课程的实施,在基础课程中夯基,拓展课程中扬长,实践课程中应用,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基础课程夯基。全面落实科学课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中小学跨学科主题教学、集体教研等。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引导科学教师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注重加强探究类、体验类课程设计,通过现行的科学、信息科技等基础课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信息科技课程为例,“如何有效落位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目标”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将项目式学习与之有机融合,大大地促进了我校科学教育水平和科学竞赛成绩的提高。
拓展课程扬长。开设STEM、创客等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我校还开设了自然博物馆研究性学习、未来工程师、创意搭建、过山车、纸飞机(空气动力学初探)、无人机、Super AI工程等特色项目,在课后服务时段实施。同时形成了以科学为主线,以学科竞赛和特色项目教学为抓手,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主题的课内学科(科学、信息科技)、课内拓展学科(STEM)和课外课程(自然博物馆研究性学习等)的多维度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参与科学类课程活动人数多、兴趣高。其中的自然博物馆研究性学习、机器人、STEM、创客等课程的开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北京市区域赛的线下赛中,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34位学生取得四项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实践课程应用。在实践中体会科学之美、在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重在实践、激发兴趣是科学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校通过课后服务、自然博物馆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窦店中心校整合学校德育、学科课程设置校外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工程、社会大课堂等工作,开展“走近博物馆 爱上博物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不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亲子游的三条途径,扎实推进博物馆课程;而且拓宽资源渠道,促进学生的博物馆学习课程化,主动开发博物馆校本课程;还将博物馆资源立体运用,以博物馆资源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出了一批批“高视野、高素养、高水平”的莘莘学子。
三、注重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课堂教学是落实中小学科创教育行动的关键,是实施科学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的建构依托课堂教学促进科学教育不断深化。应当及时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科创教育育人的时代要求。从科学活动到科学类校本课程,再到科学教育的多维度建设,我校在科学教育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在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中,引领教师能够综合相关学科的内容,渗透科学教育,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生生、师生、家长与学生、社会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探究精神与能力。多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各项竞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其中,集体奖三项;教师获奖共128人次,其中国家级3人次、市级28人次、区级97人次;学生获奖共97人次,其中国家级17人次、市级11人次、区级69人次。
四、整合多方力量,凝聚社会育人合力
科学教育需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我校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园林绿化公司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学校与北京市44家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这44家博物馆作为学校的校外活动基地,疫情前,每周五请来博物馆专家走进学校开设的博物馆大讲堂,对学生进行博物馆知识讲座,形成了总共300课时的丰富资源。疫情后,我们利用课后服务、班队会时间,选择课程为学生播放。此外,学校与附近的北京康乐众合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合作,为学生开辟出多块土地作为开心农场进行快乐小种植,望楚小学师生在楼道、教室阳台上开辟无土栽培实验研究。长阳农业职业学院也是学校的科学农业种植学习基地,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农业职业学校,亲身体验和观察特色农业科学种植。
科学发展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科学创新是民族复兴的动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落实小学科学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推动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实施,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窦店中心校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以科学生活、科学学习为起点,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挖掘校内外资源,不断完善科学教育领域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优势,以专业引领科研,为农村学子享受高质量科学教育打造坚实基础。从小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