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劳动教育的发展。阐述了社团课程包括机器人、航模、心理、非遗等社团对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平台,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增强职业认知与服务情怀,提高劳动意识与技能培养正确劳动观念与文化自信。以具体案例展示了各方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提出未来应整合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社团课程
哈尔滨市第五十九中学校于1963年建校,是一所城市普通高中,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师生1200余人,其中兼职劳动教师30人。生源情况,中考录取最后一个批次,录取顺序为11,录取位次是主城区考生的后百分之30—40。生源特点“三差一不良” 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家庭教育特点“三缺一不足”。缺少认识、缺少方法、缺少关爱、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和家庭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学校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10年来,我们通过不断的深入探索,形成了以劳动教育贯穿整个教育环节的主要思路,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启智、润心、健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顶层设计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
以多元智能理论的顶层设计牵动,以特色课程建设推动,以激励评价带动的特色发展之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班主任、社团及生涯规划教师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建立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制定并下发《哈59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哈59中学学年劳动教育清单》《哈59中学劳动教育工作推进制度》,有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劳动教育。同时注重评价、奖励、宣传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劳动评价单、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手段,将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记录,每学期评选劳动之星,进行表彰奖励。全链条形成学校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多元课程建设的“1+1+1”实践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按照《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以“多元发展”为立足点,在校内服务、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以社团课为载体,结合不同学年的任务清单构建学校劳动教育“1+1+1”课程体系即“熟练一套生活技能、掌握一门急救技能、深度体验一项职业技能”。
学校现有14个劳动社团涵盖美育(美术社、书法社、音乐社、冰雪创意社、摄影社、合唱社)、劳动与社会实践(生活技能、种植、社区志愿服务)、科创(航模、海模、无人机、机器人)、深度职业体验4个门类。2018年开始,社团编入课表中并进行全员选课走班。
其中的航模无人机社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97人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158人次在省级赛事获奖,学生科目摄影作品入围中国科技影像节决赛。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一等奖三次。
冰雪创意社团讲授如冰雕、雪雕创作注意事项、实操雕刻。在设计冰雕或雪雕造型时,学生要构思作品的形状、空间布局,发挥创意想象出独特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空间智能和创造性智能。冰雪创意社团在全国雪雕比赛中,连续两届获得一二等奖。在“三队一坊”建设上,我校刘慧慧老师是姜晓斌市级名师工作室中的核心成员。
机器人社团设计机器人的运动路径、传感器数据处理等都涉及算法设计和数学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利用这些传感器数据来帮助机器人在空间中定位和导航,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数理思维、创造思维。机器人创客社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代表队参加2019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比赛,在32支省级代表队中进行激烈角逐,最终以1540分夺得全国第五名。在刚刚结束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刷新了黑龙江省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学校每学年度上学期组织开展“走进高校”系列活动,进行深度职业体验。如PPT所示,同学们在学习体验数控机床操作、机电一体化、航空乘务、消防安全、农业食品科学等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过程。
这是今年4月,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校引进的16课时的急救课程项目,学校有500名师生参加培训。
三、家校社共育的助力成长
以节假日重要节点,通过家长一封信、“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家庭社会和谐,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与辖区街道办事处共同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多次深入社区清冰雪残土美化社区环境。2002年开始我校学生就开始跟随哈工大绿色协会参加义务植树,至今已有20年。
四、资源与保障的通力合作
学校配有机器人教室,航模学习教室,美术教室等,远程种植园区三块,约占学校草坪面积的十分之一。近年来,学校积极投入资金,对机器人教室,远程种植园区等进行建设,极大地确保了学生进行有效地课程实践。
2020年11月21日---28日,学校选派熊建平,王金颖两位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20)——黑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教研员(兼职)专项培训》。此次培训历时8天,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观摩,学习的过程,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宝贵经验。
在示范与引领方面,纸面上的成绩并不多,2019年我校被评为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但在硬件资金投入上,场地设施场馆上,以及师资力量选配上,我们受囿于客观现实,曾一度工作开展困难,但是在实地参观上海杨浦中学以及聆听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讲座深感使命在肩,尤其是我们这类普通高中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大多数会成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是整个社会的压舱石,是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参考平面,如何让他们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解决的关键途径之一我认为应该是科学的成体系的劳动教育,因为毕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而幸福应该是任何一个人的毕生追求。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品德、生活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等都会得到锤炼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