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引领下的卓越之路

孙耀明
2025-07-08


沧州市重庆路小学,这所成立于2021年的新型小学,自其创立之始,便深知其肩负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学校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自身发展的根基,深知这是对民族未来的投资,是对历史责任的承担。学校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因此将之作为办学的特色和亮点,着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校遵循“爱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立了“植爱于心,践知于行”的校训,校训寓意深长,旨在培养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爱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中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展现。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更能在品德修养、学业成就、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全面发展。重庆路小学还特别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大爱精神,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育人目标。大爱精神不仅仅是对家人、朋友的爱,更是一种对社会的关爱、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德育课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合作与分享,从而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大爱之种,期待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厚植传统文化 渲染校园底色

孔子曾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其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沧州市重庆路小学秉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以诵读与践行作为核心手段,旨在引导学生自幼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志向,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传统文化,乃智慧之源。它如同古人赠予的一杯美酒,香醇且清冽;又如圣贤谱写的乐章,温馨而悠扬。学校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古代圣贤的箴言佳句悬挂在教室、走廊和宣传栏上;《弟子规》、《论语》、《孟子》、《三字经》等经典篇章,张贴于楼道,传统习俗与谚语亦点缀于地面。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其未来的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确保传统文化能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展现其独特的内涵与精神,学校将书法、围棋、象棋、珠心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类社团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提升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注重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融入教育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桥梁。每逢传统节日,学校会结合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体验作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清明节的生命教育、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的团圆期盼以及重阳节的尊老爱老教育等,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阅读,是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校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型校园。学校通过建设班级、办公室“图书角”、楼道开放“书屋”以及五彩路“阅读长廊”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优雅的阅读环境。同时,通过读书会、读书节、读书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推进科学教育   优化课程设置

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承载着培育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任务,对于人才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影响。为凸显科学教育的特色,学校从人才、基地、课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与实施。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致力于锻造少儿科学领域的“精英”。为此,学校特别成立了少儿科学院,并聘请了享有盛誉的老科学家担任院长。少儿科学院下设科普实践研究院、特色社团研究院、学习指导研究院、校园生活课题研究院四大分支,涵盖了共计46个社团,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这一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学校成功打造了一馆一坊三园的综合性平台。其中,沧州市唯一的校内科技馆——格致馆,位于重庆路小学,该馆拥有两层,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配备了150余种科普实验器材。此外,校园内的五味坊作为劳动教育活动的场所,让学生结合24节气的变化亲手体验厨艺,既提升了劳动技能,又深入了解了节气变化的科学知识。在躬耕蔬菜园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展,打造了躬耕草药园,运用科学滴灌技术,为各年级学生提供了亲手种植的机会。同时,科技生态园的无土栽培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自然与生态的重要性。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更为学校的科学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完善了“爱向未来”课程体系。基于本校实际,学校以国家基础课程为基础,加强科学与数学、语文、英语、劳动等学科的融合。学校充分调动具有科学教育特长的教师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科学+N”科学教育课程。在已有社团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建立了多样化的科学教育社团,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科创科学教育课程,初步构建了具有重庆路科学特色的“爱向未来”校本课程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积极利用与沧州师范学院的共建资源,定期开展各学科教师的短期和中期培训工作,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多门课程的辅导员,并定期邀请他们来到校园,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还成立了钱晨薇英语工作室和于秀娟科学工作室,以此为平台,构建起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学习教育成长共同体。以工作室的成员为引领,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学校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如新教师亮相课、教师专题教研活动、新课程标准培训及测试、班主任素质大赛、各学科专题培训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积极组织教师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如市里的班主任素质大赛、承德市的燕赵班主任论坛、石家庄市的教师手工技能操作竞赛等,通过参加竞赛,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

在过去的两年里,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着力构建“青蓝工程”,鼓励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结对,互联互通教学内容,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感和使命感。以年级为单位,开发公共教案,全员参与构建“教学评共同体”,推进资源建设,实现教学活动及资源的共享,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在过去的两年中,沧州市重庆路小学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凭借卓越的教学质量和丰硕的教育成果,荣获了多项荣誉,包括但不限于河北省绿色学校、河北省书香校园、河北省传统文化基地校、沧州市文明校园、运河区青少年科普基地、连续两届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奖、河北省中小学生创新创造体验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河北省航空航天基地校等殊荣。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在2023年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这一里程碑式的荣誉,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成果,更为学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展望未来,沧州市重庆路小学将继续秉承严谨、务实、创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将育人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为重庆路小学的教育蓝图厚植底色、打造特色、提升成色、增添亮色,为运河区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