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就业,更是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柱。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六十载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一直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不断的追求、思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12331”育人管理新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得到浸润、升华思想,成长为具有良好综合职业素养、扎实理论知识、突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搭建一个育人体系,实现育人管理系统化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重心在“全”,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多年来,我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开展《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省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校特点改革学生评价模式与机制,确立了涵盖德智体美劳和职业素养的“六维综合画像”评价标准,制定了《三明农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设置了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评分点和量化细则,初步形成了“五育并举、职教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体系。
“2”,构建两项育人机制,实现育人机制常态化
第一项育人机制:“1+X全员德育导师制”。在“德育导师制+党员结对帮教+班级德育小组”三位一体“培优补差、点面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基础上,我校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的党员德育导师、技能德育导师、班主任德育导师等“三支导师队伍”,提出了全校教职工每人担任若干名学生德育导师的“1+X全员德育导师制”创新举措,确立了导师思想上引导、专业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倡导、品行上督导等“六项工作职责”。通过定期开展每周一次关心谈话、每季度一次主题辅导、每学期一次社会实践、每学年一次家庭访问等“四项辅导活动”,让师生借助信息平台双向选择结对,并通过定期辅导获取综合素质积分,实现了“学生主动、教师主导、人人参与”的德育局面。本学期,系统记录德育导师开展辅导14412人次。
第二项育人机制:“全员育人值周制”。我校实行全员育人值周制,每周安排5位以上党员干部带领10位教师开展校园综合管理督查,共同参与发现并解决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全员参与的定向辅导、全过程监控的信息化管理、全方位提升的综合素养培育的“三全育人”格局基本形成。我校的先进经验2023年8月在全国德育主流媒体《德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报道。
“3”,打造三支育人队伍,实现育人队伍全员化
第一支育人队伍:党员干部队伍。我校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使其牢固树立模范意识,积极发挥带头作用。2023年我校有3名党员干部到“最难管”的专业班级承担班主任工作,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我校改进“党员楼长制”管理,要求党员干部挂包楼栋,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并填报检查记录,及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实现无死角精细化管理。
第二支育人队伍:名班主任队伍。我校深化实施为班主任减负、增能、赋权的具体举措,完善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能力竞赛、班主任专项培训等专业发展平台,提高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沙宝”工作室通过了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立项,热血群英工作室、鸣雁工作室完成了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申报工作。共投入8万元建成班主任工作室公共成长平台,开展工作室沙龙2期、专题培训5场。组建团队参加2023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获得二等奖。《三明市农业学校探索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效路径》典型案例在海峡教育报刊登。
第三支育人队伍:德育教官队伍。我校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突破点,提出“德育教官制”的新举措,探索适合中职学校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引进专业化国防教育机构,聘请19名高素质退伍军人组建了“德育教官制管理委员会”,同步推进“准军事化寝室管理工程”“校园安全综合指挥工程”“德育预警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学生两操体质健康工程”,将校园周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无死角全覆盖纳入管理范围,强化了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力量。从实践效果看,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精神面貌均有明显改善,大大提升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3”,坚持三项主题教育,实现育人教育品牌化
主题教育一:“五常立德”、以德树人的主题教育。我校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以“常存爱国之情,常怀感恩之心,常伴礼仪之行,常辩是非之事,常践诚信之诺”为核心的“五常五心”主题德育品牌,为此创设德育文化走廊3处,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2个,修订制度规范12份,编写教案学案2册,形成活动案例15篇。同时,我校将德育活动“菜单化”和“校历化”,每学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90余场次,逐步实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小为大、以小见大、以小带大”,“亲历实践、亲身感悟、亲情表达”的主题教育特色品牌。近年来,我校有2名学生见习期间勇斗歹徒荣获得“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学校蝉联第二届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获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摘取5金、2银、3铜,四个项目选手代表福建参加全国大赛,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团体优胜奖。
主题教育二:“五劳育雁”、以劳化德的劳动教育。我校深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制定了《三明市农业学校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据此构建了三个立体劳动课堂(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开设劳动教育课,每生每学年参加一周校内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每班承包一块校内劳动实践地),建立了三个校内劳动实践(体验)基地(三明市沙县区中小学生职业劳动体验、“雁勤园”果蔬种植、“雁行园”中草药种植),设计了五大主题劳动项目(农耕劳动、生活劳动、家园劳动、职业劳动、公益劳动),实现了在课程上有安排、在场地上有保障、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在实施中重质量的劳动教育,初步形成了“335”劳动育人体系,打造了具有时代特色、职教特点的“勤雁”劳动教育品牌。2023年,三明市沙县区中小学职业劳动体验基地在我校揭牌,我校成为中小学生劳动体验基地,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放,也为全市教育系统劳动育人管理干部研训提供了教学、参观、跟岗、沉浸式学习观摩现场和鲜活的经验和案例。
主题教育三:“五育筑心”并举、“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扎实推进《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投资建成360余平方米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健康咨询教师3人,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3人;设立心理阅览室、心理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电影放映室、宣泄室、箱庭疗法沙盘游戏等场所;组建学生心理自助社,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周”;每周一至周日晚心理健康老师“坐诊”,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在线QQ、微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咨询和干预等工作。目前,我校基本实现了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形成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1”,推动一个智慧平台建设,实现评价过程可视化
智慧平台即全员智慧德育平台。我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改革学生评价实施办法、评价模式与机制,定制开发“全员智慧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通过记录、评价、查询、预警等功能,切实落实了学生成长管理的数据化、精细化、可视化。每位教师均可通过手机微信一键登录,随时随地参与学生日常成长考评,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全过程、多维度、全方位、数据化的评价,最终形成学生“六维综合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三明市农业学校着力“五项创新” 推进三全育人》入选三明市教育改革案例,《三明市农业学校构建智慧德育评价体系》案例入选《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并在福建省中职党建研究会年会、福建职业院校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
进德修业,征途漫漫。今后我校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深化“12331”育人管理模式,确保人人都是德育践行者,处处都是德育微实践,力争在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上迈出坚实步伐,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