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这一亩良田,春种秋收,不仅是自然的规律,更是生命成长的周期。在这里,筑基是任务,培根是主线,铸魂是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质量教育的丰富内涵。
我们愿在这片田野上,用心耕耘,用爱浇灌,期待每一颗生命的种子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筑基之义 成长之基
何为“筑基”?简而言之,筑基即为塑造个体面对未来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对于“新小”的学生而言,这一筑基过程至少涵盖以下六个方面的“至少”:
至少要掌握最基本的生命安全知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往往是学校教育中最易被忽视的角落,但它们绝非某一学科教师或特定部门的单独职责,而是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程关注的核心任务。
至少要掌握一项最基本的运动项目。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快乐生活的基石,我们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传授运动技能,组织各类比赛,让多样的体育项目融入学生的课内课外,滋养他们爱运动、会运动、乐运动的习惯。
至少要养成最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卫生教育不容小觑,它需要将教育与要求紧密结合,将评价与奖励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将个人卫生管理与环境卫生爱护内化为自觉自发的行为。
至少要学会如何表达与展示自己。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表达自我的方法,鼓励他们主动展示自我,并通过系统化的“赛事”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助力其成长。
至少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交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大差异在于“群体交往”,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交友”,如何“合作”,以及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为此,我们要让孩子们的交往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甚至走向社会,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开发相关课程,为此做好准备。
至少要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或爱好。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爱好就是最好的心灵寄托”。因此,我们应丰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他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养成一个持久的爱好。
这六个“至少”构成了学生从家庭教育走向学校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技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依赖的坚实地基。
培根之道 育人之本
何为“培根”?十年树木,其木之高耸、树冠之丰满,皆源于根系之深广;百年树人,其人之灵动、才华之横溢,皆在于根基之粗壮与博大。“新小”之育人之根,深植于三大沃土之中。
一曰在课程。此课程非狭义之学科,而是广义之育人蓝图。我们需紧盯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方向,坚决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精心构建与学校发展相契合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按结构划分,涵盖国家、地方、校本、课后服务四大版块;按服务对象,则分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三类课程;再按实施时间,区分为常规课程与综合课程。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以活动为载体,跨学科融合为形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主题式课程”。
二曰在养习。我们深信,“好习惯是美好人生实现的隐性元素”。那么,好习惯究竟涵盖哪些方面呢?首在好的生活习惯,次在好的交往习惯,又在好的运动习惯,更在好的认知习惯、思考习惯与实践习惯。当然,好习惯之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枚举,但上述六项,应是我们于小学阶段着力帮助学生养成的基础性习惯。正如水滴石穿,非水之孔武有力,而是纤纤弱水始终落在一点。对小学教育而言,“习惯”便是那点滴之水,持之以恒,方能穿石。
三曰在育能。何为“能”?“能”非单纯对已知经验的记忆,而是对未知世界探索的能力;“能”非单纯的学习能力,更是一种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此“能”,非一堂课、一张试卷、一个活动所能测量,而是需全体教师每日工作中始终牢记的教学目标。我们需培养的是有能力面对未来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接班人。因此,每月需有专题性的活动,且每次活动需面向全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助力学生“能”之成长。
铸魂之道 文化之基
何为“铸魂”?铸魂,实则是以文化人,将文化的精髓深深熔铸于人的内在精神之中。“魂”,作为一个名词,它承载着深厚的内涵——爱国主义、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这些同样是我们精神的魂!劳动精神、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它们也是我们时代精神的魂!“铸”,作为动词,它意味着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因如此,我们才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倡导“四个引路人”的角色定位,推崇“大先生”的崇高风范,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深远影响。
“新小”在谈论铸魂时,将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师魂,即“立教觉他”,强调教师应树立教育的崇高理想,以觉醒和启迪他人为己任;二是生魂,即“乐思能为”,倡导学生应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具备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能力;三是校魂,即“育人成才”,强调学校应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铸魂无需空洞的说教,它应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新小”,我们坚信一切皆课程、一切皆教育、一切皆文化。无论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是课下的言行举止,都是铸魂的重要环节。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从而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方需要悉心躬耕的田野,它既呼唤着脚踏实地的农夫,也期待着深植于泥土的专家。而我,愿化作一位泥腿子教育家,以谦卑之心,陪伴着一所学校,在岁月的流转中,缓缓生长,共同见证生命的奇迹与教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