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下不去、留不住”就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唯有焕活乡村教师发展内驱力,方能促使他们真正留得住、教得好,进而为乡村教育发展赋能添彩。在办学实践中,我们以“做更好的自己”为目标导向,从倾听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问题与困境中倾听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段话中将“更好的教育”作为人民的首个期盼。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虽然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落地时间已经不短,但我在观察和调查后却发现,部分教师对教材新增内容或调整内容丝毫不关注,甚至连教材中的重难点还不会把握或把握不准。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没中有把“更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可以从“社会和职业本身要求必须时时学习跟进”找找问题。在个人层面,内因是缺乏被认可,觉得被“无视”,出现职业倦怠;外因则是与外界“失联”,新鲜因素注入少,理念脱节。在学校层面,学校规模大,教师人数多,无暇顾及每一个老师;课后托管的全面实行,教师活动极度缺乏充足时间。
虽然我校教师队伍中有正高级教师、温岭市名师名校长、台州市教坛新秀等,在农村属于不错的师资,但如何激发整个团队的教师活力,我却们遇到了困境:一是怎么转变教师意识,把“任务”变成“机会”,主动参加提升活动;二是怎么鼓励教师认识自己,自信亮出自己,不把自己“藏”起来,主动合作。
二、在探索与实践中改变自己
无论是乡村学校还是城区学校,都具备非常优良的硬件设施,探究其根源,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拼劲”上。很多乡村学校教师由于受“周边”教育形态影响,面对“看不见”的竞争选择了躺平,其实是对自我不认可。这也是教学眼界短浅的体现。要想改变自己,我们首先舍得花时间给老师们做思想引导:喷泉的美丽,来自外部的压力;人格的魅力,来自内部的动力。
外部的压力:好像“别人家”的教师都很优秀,会上课、会评课、会讲座,什么都会;如果安于现状,不学习,不上进,那么无论是你的朋友圈、社交圈还是生活圈都将越来越小,结果不是被社会淘汰,而是被自己淘汰,这种被淘汰的事实就是要去面对的压力。
内部的动力:当你的才华还支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当你的劳动还满足不了你的幸福时,就应该潜下心来研究。
如何做一个愿“动”的教师,做一个善“思”的教师,我们进行了系列探索与实践:一是真心服务。对于教师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富有“情怀”和“柔性”的,不能让老师觉得让你上课是任务,让你培训是派不出人了才找你。学校应该努力朝“服务和质量”发展,从老师“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能提升什么”进行思考,真正为老师“量身定制”有用的学习资源,打造灵活多样的学习平台,用行动让老师感受到学校开展活动的真心、真意和真情。如推行休闲式教研,引导教师修身修心,敢于说真话,乐于办实事;开展文娱活动,团队精神,引导教师体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握关键点和重难点,由教研员亲自上课,哪里不会点哪里。
二是赋予机会。乡村教师是能力不行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呢?实际是活跃的永远被关注,安静的容易被遗忘,这群默默无闻的老师也需要赋予机会,才能绽放光芒。但无论是开展什么活动、提供什么机会都要考虑“新和老”这“两端”的特殊群体。“新”教师经验不足,但观点新颖、思想活跃,可塑性强。“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总是在背后默默地在付出,没能有更多地机会去展现自我,应该赋予其一定的机会。只有对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教师进行均协调、培养和发展,赋予每位老师机会,才能让学校整体盘活,齐头并进。为此我们践行老、中、青“三位一体”全域研修模式:其一,组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研修共同体,青蓝工程团队通过师徒结对团以帮扶助力成长,骨干引领团队通过课堂引领课用理念点亮智慧。其二,营造研修一体的“学习场”——发展共同体,借助智慧式龙山讲堂让学习聚焦闪亮,利用自助式阅读分享让学习悄然滋长。其三,建立相互交流的“情感链接”——精神共同体,依托研讨式主题探讨让培研机制真落地,结合对话式讨论研修让学习沉浸式深入。
三、在收获与展望中超越自己
持一份教育情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做更好的自己”行动初显。2022年6月2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浙江台州强化政策、资金、机制等支持,着力打造一批乡村名校——点亮乡村教育的熠熠星光》;2023年3月18日,浙江电视台对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详细报道。这对其他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视野决定高度,专业成就卓越。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育制度,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与成长的阶梯,持续增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更高位的发展。一是让老师能够尽心从教。我校积极改善教师培训方式,优化工作方式,让老师充分感受和体会到学校是助力其发展的强大后盾,这样老师才能毫无顾虑的奋起拼搏,挖掘自身潜能,一往无前。二是让老师能够安心从教。我校把为教师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评选乡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活动,树立爱岗敬业的典范,让教师充满力量的安心教书。三是让老师能够精心从教。精心基于时间,精心基于资源,精心更基于轻松的形态,足够的时间、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状态就能很好地助力教师精心地准备事情,这个是学校和教师的双向奔赴。只有互“惠”才能共“赢”!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立己。只有好的乡村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优质学校的需要,更是提振乡村教育的需要。我们始终坚信: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和能力才是学校生存、发展、提高的有生力量和底气,焕活教师发展永远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和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