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5-07-03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校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那就是基于“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途径”的深刻认知。

只有依托课程体系建设,才能把全面的综合的素质教育推向深度和广度,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在大力发展国家课程的同时,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立足“五育”并举发展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形成了“多元多彩”校本课程体系,积极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探索构建“多元多彩”校本课程,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经济全球化、科技智能化、文化多元化,要求今天的学生博学多才、兴趣广泛、意志坚韧、情趣高雅,能够具有适应未来生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由此,多元多彩校本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它是为满足社会对于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百花齐放的课程,既可以解决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之困难,又能培养和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优势领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培养个性,铸就品质。这也与我校“启迪心智 完善人格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健康、文明、智慧、多能、快乐”的育人目标相契合。

“多元多彩”课程体系是基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国家对人的“德智体美劳”素质发展定位的基本准则,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实践中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课程框架。它从品德与文明素养、思维与科学素养、体育与健康素养、艺术与审美素养、劳动与实践素养五大领域出发,涵盖校本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家长拓展课程、社会实践综合课程等四大类一百余门综合育人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教学灵活机动,选择不拘一格。

校本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德育、艺体为核心,涵盖德育基础、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特色体育、学科拓展五类课程,是经过学校多年锤炼形成的品牌课程,主要是普及型基础性课程,被正式纳入课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思想升华、艺术熏陶、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锻炼,都能掌握几项艺体技能。

校本选修课程面向部分有一定基础、进一步感兴趣、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学生,以知识拓展与思维训练类、人文素养与传统文化类、音乐美术与体育类、信息素养与科创类、生活常识与技能类为主要内容,通过组建各类专业社团的方式,为学生个性和专业发展搭建广阔舞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许多学生从这里起步走向了专业化发展道路。

家长拓展课程采用举办讲座的形式定向服务学生,以行业特点为依托,以职业属性为主要特点,充分发挥家长在各行各业的教育资源优势补充学校课程的局限和不足,一般每月举办一期,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法治教育、避险自护、劳动技能、职业技能、艺术品鉴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知晓道理、培养情怀、提升素养。

社会实践综合课程主要涉及学军、学农、学工、科技应用、志愿服务、知识拓展、演艺七大方面内容,以实践与体验、探索与发现为核心,以研学活动为主,以增强学生认知体验、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社区、工厂、机关、部队、科研院所、场馆等综合育人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了学校教育有益的延伸和拓展。该得益于众多的合作单位、共建单位和专属训练基地,目前学校是中国红领巾广播电视促进计划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基地、中国青少年校外营地教育公益行动社创示范基地、篮协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营廊坊基地、廊坊市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基地、廊坊市国际象棋培训基地、廊坊市滑冰滑雪轮滑培训基地、廊坊市青少年艺术示范基地、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基地、廊坊市艺术人才输送基地、环京津网全媒体小记者站、廊坊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和训练基地为“多元多彩”课程的实施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建立在课程特色、创新之上的教学质量才是社会真正认可的优质教育。通过四大板块校本课程的构建,学校力求使“多元多彩”校本课程体系更具全面性、价值性、基础性、发展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二、扎实推进“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夯实多方保障举措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我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保障“多元多彩”校本课程高效有序开展,真正把教育办出质量、办出成果、办出实效。

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教研主任组成,全面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立项,教学对象、师资配备、课程建设的管理与考核,质量验收与评定。

实现校内外师资整合。校本课程师资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校在职教职工,占80%;另一部分是社会专业师资和家长,占20%。学校内部动员挖潜力,要求45岁以下教师人人带选修课,专科教师人人带社团。将参加多元多彩学校课程纳入教职工量化考核和绩效考核,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学校与专业艺术体育科技团体、协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为学校课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校本课程立项管理严格。所有校本课程都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校本必修课程必须有两年以上社团活动课的教学经验积累,必须有稳定的师资团队,必须有学年完整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必须有每一节课的教案和教学计划,必须有教学质量认证手段。

校本课程实施考核严格。每学期都要召开“多元多彩”课程教师培训会和总结会,日常由教导处、德育处对校本课程教学监管。定期组织课程开放活动,由家长和学生共同评选最受欢迎的课程和教师,实行优胜劣汰。

校本课程实施有效保障。创设专业场馆、教室,建有综合体育馆、科创教室、机器人教室、器乐教室、沙画教室、古筝教室、非遗教室、校园电视台等,为多元多彩学校课程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为课程延伸和学生发展搭建各类展示平台。通过组织校园运动会、音乐会、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庆六一文艺汇演、素质教育汇报演出、跳蚤书市、冬夏令营、各级各类赛事,参加京津冀区域教育共同体活动,评选各类之星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持续深化“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初显优质办学业绩

岁月不负耕耘,匠心必有回响。自“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热起来了,校园活起来了,阳光洒在每一位学生的笑脸上,家长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与日俱增,各种办学成果纷至沓来,成为了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和家长人人向往的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由于校本课程的精细化与多样化,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又有面向部分学生的选修课程,还有使知识能力得到拓展提升的家长课程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因而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得到发展,且学生因为表现突出获得嘉奖的高达80%以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每一名管中三附小的毕业生都能掌握葫芦丝、长笛、啦啦操、沙画等4项必备的艺术技能和轮滑、滑轮、冰壶、滑冰、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国际象棋等9项必备的体育技能,学生近五年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856人次,其中省级476人次,国家级267人次,国际级25人次。1名学生获得美国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金牌,25名学生研究成果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培养出3名国际象棋大师,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上夺得4块金牌、3块银牌和3块铜牌,有6名学生被评为廊坊市新时代好少年。

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多元多彩”校本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教师使尽浑身解数致力于把所学所能都赋能在学生身上,也倒逼自身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近五年在市级以上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531人次,其中省级105人次,国家级20人次,国际级2人次。同时,我校还涌现出一批名师,9名教师成为廊坊市骨干教师,2名成为廊坊市名师,1名教师入选河北省基础教育工作专家库,3名教师晋级羽毛球国家级裁判,1名教师被聘为中阿国际文化大使,并荣获中阿两国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1名教师担任廊坊市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学校办学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由于多元多彩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学校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全国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河北省书香校园、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河北省示范家长学校、河北省业余少年军校、河北省冰雪运动突出贡献集体、河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课程设置没有最好,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课程探索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开拓和创新。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化“多元多彩”校本课程建设,加强校本课程的评价性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校特色发展和素质教育推进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