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南县职教中心学校始终秉持着进取与创新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持续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我校不断优化其专业设置,每一次调整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开设计算机应用、会计、作物生产技术、商务俄语等多达11 个专业。如今我校不仅是黑龙江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更是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师德先进集体。在这里,无数青年学子获得了提升技能、实现梦想的机会。这里的教师们以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同时我校还是“三全育人”省级试点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推广,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们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不仅掌握了前沿的技术,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业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县委、县政府把职业教育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规划,通过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等有效措施,先后出台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意见》《甘南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甘南县培训资源整合方案》等一系列支持职教发展的政策文件,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多样化社会服务为导向,聚焦培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历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经过多年蓄力深耕,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筹,立足三农,育训并举,多元合作”的办学特色,为乡村振兴育人,为产业振兴储能,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甘南持续加力。
一、平台筑学院,梦想正启航
甘南县乡村振兴学院于2022年成立,县委书记任首届学院院长,学院下设职业农民、产业发展、社区教育和成人学历提升四个系部,各乡镇设乡村振兴学校,乡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各行政村设乡村振兴教学点,村党支部书记任负责人,搭建起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城乡高素质劳动者、服务重点产业、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已成为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性平台,甘南县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甘南县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良好生态初步形成。
二、田野作课堂,知识绽芬芳
2014年,学校与兴十四村首创“校村合作”模式,在全省中职学校率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经过调研农民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施和建立评价标准,通过线上课堂、线下课堂、田间课堂和流动课堂“四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分阶实施,把课堂开在老百姓的村头、地头和炕头,暖在老百姓的心头;流动课堂把专家请进来,带领农民走出去,学习经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掌握最新资讯。创建了以能力学分为主的“N+1”评价标准,形成了长效的“课程-教学-评价”完整培养体系。得到了教育部职成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学校充分对接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质教育资源,形成235人专家智库,组建科技服务队、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和专家顾问团,为乡村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提供“靶向”技术服务,截至2023年末,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超过5000人,涌现出如“霁朗米业”高永红、“飞航大队”纪长江、“金砖”家庭农场陈海、“农旺”玉米合作社苑忠国等为代表的创业典型、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理事长以及农业经理人307人。学校围绕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特色高效作物种植和提升农作物单产能力、推进畜禽品种繁育改良的需求,全面对接县域主导产业,助推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通了乡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起,县委组织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和县职教中心联合开办乡村振兴基层管理干部专科班。选拔农村基层后备人才,开展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累计招收学员294人,全县95个行政村大多数村干部是县职教中心学员,为农村组织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三、专业建产业,人才正培养
学校紧密对接县域产业布局,加强与首农双河农场、奥瑞金(甘南)包装有限公司等县域企业深度合作,重点开展首农双河农场智慧农业操作端人才培养。每年校企合作培训超700人,2023年为首农双河农场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奥瑞金注册企业新型学徒制214人,为国家电网甘南分公司培训359人,为奥瑞金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订单班两届共77人,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
四、创业依技能,成就就业梦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问题,学校规模化、多形式开展育婴、电工、直播销售、美发、烹调等近3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年均职业技能培训2700人,社会培训总量超3万人次。学校社会培训形成了成熟的宣传、课程、管理、追踪反馈体系,每期培训报名学员络绎不绝,培训品牌效应带动了“农职、农企、农户”共同体快速成长,得到了广泛认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文化融活动,教育焕新彩。
甘南县社区教育学院在实现了“三级网络”全覆盖,目前开设18个专业,年接收学员达1300人次。社区学院大力鼓励民间文化团体,开展了大量有助于社区、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把全民终身学习理念贯彻始终,为文化振兴注入活力。老年大学学员杨秀山代表参加了2023年全国老年教育书画类教学成果展,其书法作品《郑板桥诗》荣获一等奖,是黑龙江参赛作品唯一获全国一等奖的个人。
六、深耕育人路,梦想铸校魂。
学校设有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生产技术两个涉农专业,其中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示范专业和省级优质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室4个,与飞鹤牧场、牧原集团、嘉一香生猪养殖、双河农场等进行校企合作,实行边学习、边实践、边服务的“三边”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占比60%,在校生超300人。完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兽医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此外,开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2022年至2024年,“植物嫁接”“家禽病理剖检及镜检”赛项分别获得黑龙江省学生技能大赛一、二等奖。
德育春雨,润物无声,学校通过全员导师制、网格化管理以及特色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三全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以社团为单位、以活动为载体,“用放大镜寻找优点,用显微镜挖掘潜能”。全校共有篮排球、声乐、舞蹈等29个社团,基于人本化设计、人性化管理,形成了人文化环境,三年校园生活,真正成为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精神家园。
2023年黑龙江省职教高考本科升学率48.12%,名列齐齐哈尔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学校与兴十四高中“职普融通”班学生数现已超过百人,首个俄罗斯预科班搭建起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留学通道,迈出了国际化办学的第一步,为学生多样化成才搭建了立交桥。
七、论文论成就,教育丰硕果。
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累的经验先后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2年,甘南县继成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后,跻身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行列,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双示范县”。2022年7月5日,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对甘南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23年5月,甘南县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国家级重大课题《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实践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短视频《青春无悔、奋斗不息》入选第一批“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典型案例,2024年黑龙江省职教活动周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甘南召开,来自全省职教战线的同仁对甘南职教为农服务所取得的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几年来,甘南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相继走进央广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等二十余家主流媒体,省内外来校考察调研的兄弟院校400余家,甘南县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了农民认可的“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教育,走出了一条县域职教的“甘南范式”,在未来的征途上,将奋力为龙江振兴、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