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岑巩县为数不多的几所村级完小之一,这里交通便利,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乏关爱和引导,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期沉迷于手机、电视,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导致视力和身体素质下降,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明显。结合生情、校情,结合国家教育部近几年来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经过我们多次商议,决定把农村传统体育项目和国家体育课程相结合,以全面发展特色运动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秉承“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办学理念,结合“双减”政策落实,着力挖掘地方特色,把传承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窗口,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进行日常训练和开展竞赛活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创新、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技能特长相融合,促进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体教融合新格局,着力将学生培养成有健康语言、健康行为、健康品格、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的人,践行让学生“做健康人”的办学目标。
一、探寻精准切口,打造特色体育文化
岑巩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的劣势导致教育发展举步维艰。2022年,马家寨小学终于迎来了大步、快步发展的契机,成功申报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学校。我们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充分利用项目红利,努力改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提高办学质量,创办学校品牌。
与时俱进,提升办学理念。基于我校地处农村,民风纯,孩子好运动、性子野的特点,我校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办学理念,“办优质特色乡村名校”的办学目标;“做健康人”的育人目标;以“自强不息”为校训;以“健康 健美 健全”为校风;以“敬业 精业 乐业”为教风;以“勤学 善学 乐学”为学风。
设计校徽,凸显特色理念。我校校徽是从学校育人目标“做健康人”和学校特色体育发展中提炼出来,外圆代表呼啦圈、中间部分分别代表铁环,抽打陀螺的皮鞭,飞速转动的陀螺和高脚马,几个简易形状组成一个“健”字。既突显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又充分展现了我校紧紧围绕以“健”为核心的育人目标。
紧抓特色,延伸育人意涵。我校实施特色体育进校园,以“健”字为核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展现学生的身体健康、语言健康、行为健康、心灵健康、思想健康。加强学生的对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做事情的条理性、原则性。最终将体育运动中敢于拼搏、顽强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落实体教融合,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学校因地制宜地实施特色体育课程,并把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开发运用,如高脚马原地跳或跳方格、高脚马跳绳;铁环绕桩、跨栏、过单边桥运动;陀螺二环对抗赛、陀螺五环游戏;呼啦圈舞蹈。2023年,我校被选为贵州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暨教研工作培训会现场观摩点之一,得到了全省教育系统各级领导以及同仁的一致好评。会后,全省多县(市)兄弟学校到马家寨小学考察学习,考察人员达400余人次。
锚定特色体育,准备体育器材。我校把呼啦圈引人校园,并将其与舞蹈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呼啦圈舞;把国家体育运动项目同地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陀螺、高脚马、铁环)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我校“做健康人”的学生发展目标,展现我校“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学校购买了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所需运动器材和铁环、陀螺等。我还在双休日带领学校年轻教师上山砍木棍做成不同规格的高脚马和陀螺,在集市上买自来水管自己动手制作呼啦圈,购买了铁环,做了当地民间体育运动器材400余件。
明确任务分工,加强运动训练。强化训练时间。每天分晨练、课练和课后练三个阶段。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安排教师对学生跑步、跳远、高脚马、陀螺等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指导性训练。注重大课间35分钟和体育课。首先我校大课间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啦啦操和呼啦圈的艺术体操表演,也是热身活动。第二个环节通过集体跑步进行体能训练。第三个环节是铁环绕环形跑道跑,铁环绕桩、跨栏、过单边桥运动;陀螺自由抽打、陀螺二环和陀螺五环运动;高脚马绕环形跑道快速走;高脚马跑、跨栏、跳方格、高脚马跳绳运动的民族体育项目训练。整个过程,由老师监督,少先队小组巡查并进行记分,纳入每周优秀班级的评比。其次是体育课,各体育老师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并实施考核。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合理安排时间锻炼,学生的爸爸或爷爷几乎都玩过高脚马、铁环、陀螺,并且都会自己制作。这样我们就要求每个家长可根据学生需要给他们自制一套,让他们在家里自主锻炼,老师定期访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改掉了一回家就看电视、玩手机的不良习惯。
玩转花样体育,实行定期考核。我校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运动技能考核,纳入学生素质考核和教师年度考核。每学期不定期开展“花样体育”比赛,如呼啦圈比赛、踩高脚马、打陀螺、滚铁环、打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际、县内举行的各类体育赛事。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体育运动热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展现了我校“自强不息”精神。
三、聚焦核心素养,实现以体育人局面
学生方面。一是行为习惯得到改变。作息、拖拉、懒散的习惯得到明显改变,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提高。特别是课间10分钟追打、嬉戏的现象已不存在,现在学校处处洋溢着学生用力抽打陀螺的皮鞭声,铁环与地面摩擦的哗哗声,高脚马与地面撞击的马蹄声和学生的欢笑声。二是生活习惯得到改变。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少了,学生近视率由原来的5%下降到2%;由于缺乏锻炼引起的肥胖率由原来的8%下降到1%;学生的免疫力提高了,传染病的突发的事件基本不存在。三是国家体质达标测试优良率明显提高。在没成为项目学校前,学生的国家体质达标测试优良率只占到15%左右,不合格率有时会达到11%。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学生对体育的爱好热情在不断升温,各班体测结果优良率明显提高。如四年级在国家体测项目15米往返跑中,全班41人,达100分的学生就有30人,90分以上7人,优秀率达90.2%,合格率达100%;50米短跑优秀率87%,合格率达100%。四是学生获奖方面。2022年至今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县知识竞赛中荣获县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在全县劳动技能大赛中低年级组荣获县级一等奖、高年级组获二等奖,中年级组获三等奖。
教师方面。在项目实施的倒逼下,我校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成绩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是教学成绩。2023年春季学期全州期末统一质量检测三至六年级语、数、英成绩的一分三率表,其中除六年级数学外,其它年级学科均超镇、县平均分。二是获奖情况。2022年至今我校教师在州级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在县级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在县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获一等奖2人、三等奖2人。
在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每年我校教学成绩在全镇排名几乎全是第一。从我校毕业到考上大学的学生,有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200多人。据统计,考上“985”“211”大学的学生有35人,对于一个学生总数仅100余人的村小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现在,学校学生、教师在各类比赛、竞赛中纷纷获奖,学校育人底蕴文化显露。
今年初,岑巩县已入选了“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我校将借乘发展东风,在这机遇难逢的黄金时刻,我们信心百倍、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村小,为村小高质量发展提供“岑巩经验”,全校师生将积极按照任务指南要求,根据学校三年建设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老师带起来、学生动起来、学校活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最终办成一所以体健人、以德育人的优质特色乡村名校。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