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发展。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前身为金昌市师范学校,2011年9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中职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公立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三教改革、社会培训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发展,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迈入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一、“智育培基”项目成果、成绩总结
(一)构建中职进阶式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明确特色育人方向
在中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以构建“岗课赛证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采取“顶层设计+分类实施”的方式,提出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再到“高手”的逻辑路线及培养途径,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确了我校“进阶式”创新创业特色育人的方向。
(二)强化教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打牢特色育人根基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分层次安排技能教学任务,优化技能实训教学队伍结构,成立兴趣小组指导团队、技能训练指导团队、创新团队,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强化激励机制,推动教师职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提升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三)将创新创业融入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提升特色育人质量
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道德和品质课程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并将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融入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以赛促教,赛创融合,展现特色育人效果
近年来,学校以“1+X证书”、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科技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以赛促教、赛创融合,展现了较好的特色育人效果,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23年学校在省级技能大赛上共取得一等奖7人(全市共7人)、二等奖7人、三等级奖9人,竞赛成绩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第二届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甘肃省赛区中我校1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在第37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丁旭获得一等奖,张云芝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甘肃省区域赛开源硬件应用设计挑战赛项中我校4名学生获一等奖。在甘肃省首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秦海情等创作的作品《水浒108将套色剪纸》获得中职组一等奖,李璐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二等奖。11月,由甘肃省人社厅主办的“源来好创业”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2023年新业态“创业达人”选拔赛中,我校教师李璐获得“网络营销”赛项二等奖和“电商直播”赛项三等奖。完成2021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 “进阶式”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究》,发表中职创新创业相关省级论文 2篇。
二、特色亮点工作举措和实施经验分享
(一)制定中职 “进阶式”创新创业特色育人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进阶式”创新创业特色育人工作小组,明确育人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确保“进阶式”创新创业特色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分年级、分层次,从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学生职业情景培养方面、学习方式培养方面,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立了学校创新团队,推动教师职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提升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引进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来校进行创新创业培训。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课程、创新创业特色课程。基础能力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劳动教育课及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各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中职创新创业指导;实践能力课程以技能大赛项目、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创新创业创意项目计划培训;创新创业特色课程包括新媒体创新与运营、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创业拓展训练。
(四)“岗课赛证创”全方位的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岗课赛证创”全方位的融合,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胜任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对现行的中职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推动教学共同体的建立。以同伴互助搭建晋升平台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激励中职学生在实践竞技过程中快速成长,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形成了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不够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与学校实际的运行机制有很大的矛盾。虽然学生在省、市各项技能大赛及其它比赛中都有很好的表现,但在学生进入企业观摩实践的机会还是非常少,虚拟的企业项目实践无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
(二)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参加了各类创新创业创意比赛,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将创新创业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根据中职各专业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特色育人方向,完善“进阶式”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在中职各专业中的拓展应用。
(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案例分享,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探索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和学徒制培养模式,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发展新起步。
(五)成立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团队,开发电商企业创业孵化培育课程体系,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