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自古及今,教育大业都与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书法文化作为传承古人智慧、延续圣贤情操的一脉,寓意广博,源远流长,若把书法文化融入到教育事业中,定能让教育焕发新的生机、注入鲜活的新泉,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层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校聚焦学校发展,结合校园实情,决定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高品质办学的抓手,以书法文化传承促进教育品质提升,从而实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的育人目标。多年以来,学校坚持实施五育并举,聚焦核心素养,重视书法课程建设,深入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创建书法实验学校、开设书法教学课堂等方式,让书法教育赋能学生成才成长,使学校成为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继承美的文化圣地,让孩子们在传承国粹艺术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为幸福人生奠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河南省书法教育专委会对我校进行省级“书法实验校”创建工作评估验收,对学校书法教育理念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为学校特色办学、品质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一、深耕书法教育,赋能成长成才
书法,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书法线条的流转,文化渗透的熏陶,犹如静水流深,润物无声。书法实验学校创建以来,我校持之以恒深耕书法教育,从校园文化氛围,书法特色文化、书法教学模式、师资培养策略等方面集中精力促进学校书法教育开展取得新成效,努力让学生全方位得到书法文化的滋养和培育。我校先后利用有限的空间,设立学校文化长廊、书画长廊、书法教室及书法展览室等书法教育阵地,一方面生动展现学校在书法教育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一方面唤起师生对学习书法、传承文化的热情,让“构建书法课程体系提升书法教育质量”教学模式更好扎根落地、开花结果。
如今,文化长廊中,一张张顾盼生辉的钢笔字、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软笔字、一板板工工整整的粉笔字,无不彰显着师生们书写的功力,每一幅作品都传递着学校浓厚的书法氛围、儒雅的文化品位和雅韵的育人环境。
一手漂亮的字,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为规范、提高全校师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倡导书写汉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通过举办各式各样、不同类别的书法比赛,为师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鼓励全校师生同台竞技,引领书香潮流。
笔势有力,坐姿端正,挥毫泼墨,流畅美观......在学校浓厚的氛围中国,全体师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把书法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情操得到了陶冶,书法能力日渐深厚。目前,学校有书法专业教师4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名,学校聚力打造一支精良的书法教师队伍,做到“教师提笔即示范,学生提笔即练字”
二、坚守办学初心,促进品质发展
纸上写芳华,翰墨润校园。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推动书法课程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书写氛围,全面提升书写水平,打造“翰墨校园”。学校开设“翰墨书法社团”闫继华老师的硬笔书法课堂和任国庆老师的软笔书法课堂,系统、全面、专业向学生讲授书法的学习技巧知识,积极构建“读”“讲”“练”“评”四步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扎实掌握书法的要领,培养品德,增长才干。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博采众长,方能意义深远。学校坚持从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教研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书法教育给予指导,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字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走特色办学之路,切实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特色亮点和精品名片。
教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人格塑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耐心、专注的秉性和内心世界的修炼。一勾一画都是与心灵的对话,一笔一划都是情感的流露。如今,孩子们在一笔一划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滋养生命,让文化得以成长和延续,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正式书法教育凝结的晶莹硕果。
总而言之,教育与书法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丰富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滋养心灵的一门终身受益的课程。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翰墨润校,习字明德”的校训,将书法教学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培养师生书写兴趣,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弘扬我国书法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滋养他们成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