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行稳致远

赵志斌
2025-06-26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身处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身处全国上下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自然更加重视教育。因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要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目前中国教育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我们要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

新时代以来召开了两次全国教育大会,足见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通观全局,引领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在耳畔,激励着每一位教育人。

我也在思考如何把思源实验学校办的更好,下面谈三个方面的思考。

标准引领

思源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引领成长,奠基未来”。一所好的学校师生总是在健康成长,但成长需要引领。

首先是标准引领,规范办学。办学之“规”就是教育部出台四个标准,即《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确立了四项基本理念(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谐美丽,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明确了办学基本内容(包括: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6大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是校长办学的基本遵循。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课程教学、教师从教和校长规范治理学校的基本标准,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其次是教育家精神引领。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第三是人的引领。校长引领班子、班子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示范是最好的管理。

内涵发展

学校确立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思源教育发展总体思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即:

落实一项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

抓实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和安全工作。

重视四项保障措施:制度保障、教研保障、文化建设、后勤保障。

细化五个工作抓手:抓德育、重养成;抓团队、重服务;抓课堂、重效率;抓活动、重过程;抓常规、重管理。

强化六个校园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快乐校园、书香校园、诗意校园。

近年来学校持续按照总体思路细化工作,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角色定位

校长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自觉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自己成长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汤勇先生在《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文中这样描述:

一个好校长在学生心里应该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是一位仁爱的使者,是一个智慧的化身,是一个可以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的无所不能的勇士。

一个好校长在教师的眼里应该是有着博大宽广的胸怀,见微知著的眼光,公道正派的品质,善良诚实的人格,刚毅稳健的性格,永不服输的精神,超群出众的能力,应该是一位能够引领他们成长的导师,一位研究推动学校发展的思想者,一位能够给他们带来福音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以为能够给教职工以尊重关心、充分信赖的兄弟姐妹,因为敢于应对学校内外环境变化,永不懈怠,永不停息的拓荒者和追求者。

每当走近学生,学生会亲切期盼的争先恐后的问候“校长好”“校长好”,那时作为校长的你可能感受到自尊,因为你在孩子的心中就是最尊敬的长者,你就是为他们撑起蓝天的人。在孩子们童稚的心灵中,你是最坚强的人。

在教师心中,他们期盼自己的校长具有阔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质,出众的能力,永不服输的精神,又能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信赖的兄弟姐妹,能够带领他们办好一所令人艳羡的学校,让每个人都感到光荣。细思之,我能成为这样的人吗?

既然做了校长,就要成为一名好校长,努力成为师生心中的好校长。因为校长的职位是神圣的,使命是崇高的,责任是沉甸甸的。校长既要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又要对学生、对家长、对教师负责。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校长也应该“我将无我”,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校长应该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面对几千师生,更好的想其所想,思其所思,念其所念,行其所行,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责任,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悲悯之情,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敢和决绝,要有宽广的人民情怀。只要是为了师生好的事,则勇敢的去办;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就勇敢的去做。

校长还应该处理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首在自律,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要求别人;只有率先垂范,才能感召别人;只有不图安乐才能引领别人。自律者自强,自律者自胜,自律者无敌。其次要自觉地接受别人的监督,经得起上级的检查,受得起他人的批评、疑惑、指责。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人的自我教育能力,治理学校贵在治理人心。《尚书·虞书·大禹谟》有这样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华文明十六字心法。校长首先要提高自心的修为,才能感召和领导师生。王阳明悟透了圣人之心法,提出有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提倡知行合一。教育就是引导师生为善去恶,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立而后人树,教育的幸福也许就在这里。

有人把教育喻为农业,农业就要遵循自然规律;教育也要遵循规律,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同样是慢的艺术,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知行合一,行稳致远。校长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无限相信教师、相信学生,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