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炎陵县水口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82年,位于炎陵县南片交通枢纽水口镇水口村,距炎陵县城27公里。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湖南省“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株洲市“书香校园”、株洲市“文明学校”等。
本校是我市唯一一所校园内有革命纪念地——朱家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的学校。学校周边有毛泽东1927年主持第一次连队建党纪念地叶家祠;以及红军靶场——松山坝、桥头江家等革命纪念地。学校占地13597平方米,建筑面积8147平方米。运动场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现有一至六年级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38人,专职教师34人。
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水口镇的红色资源,弘扬本土红色文化,大力宣传革命精神,积极营造“红色”育人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开展创建红色育人“水口学校品牌”活动,提炼品牌主题,提升育人效果。
我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将这“双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来落实。
一、案例背景
全力打造以“适应需求、全面提升、个性发展”的学生为办学切入点,积极探寻实践智慧,从本土特色教育入手,充分研讨,反复论证,逐层细化,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双减”破局,让学生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本真,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又真正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真正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二、特色做法与经验
我们不断完善各项工作,聚焦“双减”核心,对合理设计作业及作业的优化、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进学生评价等方面我们还会继续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索。
1.兴趣小组,创建红色文化特色
作为株洲市唯一一所校园内有红色革命纪念地的学校,水口学校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以乡村少年宫项目活动为抓手,把特色学校的创建与特长学生的培养结合起来。利用本校红色纪念地,开展红色舞蹈、红色合唱、红色列队、红色诵读、红色演讲、红色话剧等特色兴趣小组,不仅让学生们熟知了当地红色历史,而且兴趣特长也得到培养。讲好水口当地的红色故事——《一碗红薯的故事》,开展乡味十足红色主题情景剧展演、红色舞蹈创编、小小讲解员、红歌传唱等活动,校园广播开辟红色歌曲和红色诗词故事专栏、红色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学校还通过开展的《红色经典文化主题阅读》活动,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红色文化精髓,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打造学校红色经典文化特色。
2.课间活动,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园体育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强化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开展红色大课间活动,以红色大课间为载体,将红色教育融入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红色教育模式。选取课间操《童心向党》《红星闪闪》等歌曲,把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活动中,包括唱课间红色歌曲、队形队列展示、红色口号展示、课间操展示、跑操、分班级趣味运动等内容。大课间以红色歌曲为背景音乐,内容丰富增加了孩子们的活动量,又传承了水口独有的红色精神。特色的红色大课间活动,增强了学生们团队意识、向心意识、纪律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学生道德情操,进一步感受红色文化的良好契机。学校红色大课间成为孩子们主要的课间活动。
3.阅读项目,加强学校统筹安排
以“阅读•梦飞翔”教育项目落实养成教育为抓手,学校阅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书香味满园。阅读环境很清新,一看就能心生欢喜的多彩阅读室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里面有各类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好书,且用各色标签分类,让各年级孩子可以快速找寻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阅读时间有保障。除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天还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轮流上台分享好书。阅读活动够丰富。每期都会开展如好书推荐比赛,情景剧创作大赛等各种大型主题阅读活动,以活动提升兴趣,以兴趣促进成效。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大赛,收获多多,学校荣获株洲市“书香学校”。
4.劳动教育,开发实践劳动课程
水口镇中心小学地处大山乡镇,不仅校园环境优美,还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学校拥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授课,比如蔬菜、果树种植等。丰富学生的劳动生活经验,充实学校劳动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及家庭的劳动生产,提倡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实践中成长。例如:我们水口镇中心小学开发“我爱劳动”的家庭课程,适当布置学生在家的家务劳动,教育学生“有付出才有收获”。学校劳动实践课程的开设,对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认识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的好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5.课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阵地
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目标任务,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学校开展随堂听课活动。随堂听课活动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活动由校级领导带队成立听课小组从 3 月开始深入课堂。课后对授课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极大地调动全校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教学热情。听课老师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做了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并在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对授课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授课教师们纷纷表示将及时改进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之后的教学中,抓质量重实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课堂,随堂听课增强了教师的教研意识,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6.集体备课,构建高效高质课堂
本学期,学校继续延用集体备课流程,以备课组为单位,凝聚全组智慧,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凝聚全组智慧,每周至少一次备课研讨,融合“课例研究”进行深度课,深入研究学情与教材,一是将“备作业”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对作业研制的研究。二是安排骨干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示范教学,呈现“双减”新政下的学思融通高效课堂;三是要求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以生为本,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训练到位,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努力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在全校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第一、二次集体备课活动。全体老师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努力提升备课质量,探讨在“双减”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
7.优化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出台作业管理规定,教务处细化作业管理要求,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学校分管领导及教务处定期做好作业情况调控与反馈。各教研组集中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大家分享了好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经验,研讨了在作业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的困惑。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努力提高作业实效。各科教师遵循“精选、先做、全批、反馈”作业原则,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随堂练习,即做即批,做好记录,提高作业实效;分层设计家庭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业方式增加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机会,注重能力培养。
8.健全评价, 制定科学评价方案
学校采用星级争章的模式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多维度、多标准地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从一星到四星对学生进行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根据要求,一、二年级期末采用非纸笔测试,我们期初召集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一起商定如何制定这测试方案,怎样才能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测试,而且又能巧妙的将本学期的知识重点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项目或游戏的形式出现给孩子,这样“游戏+能力”的闯关形式多元评价学生,对一年级的评价还结合我校全面考察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案分析与辅导。
三、工作成效
学校“双减”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校内服务质量“做加法”,推动“双减”落地见效,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让教师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快乐,并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