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四色教育 点亮精彩人生

周从明
2025-06-20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井师附小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为主题,针对学校实际,关注学生需求。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秉承“弘扬传统美德、博学古今文化”的办学理念,探索“以四色课程引导德育的实施、以四色课程推动德育的发展、以四色课程检验德育的效果”的德育模式,推动德育落地生根。

一、形成立体式框架,构建“四色课程”

为了推进四色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形成校长主抓、部门分包、骨干教师负责、任课教师落实的四级管理机制。学校专门成立四色课程研发中心组,集全校之力编写四色课程系列教材,致力于探索四色实施策略与管理模式。四色课程从青少年的立场出发,以“实践体验、快乐成长”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落脚点,改变了过去比较松散的德育工作组织形态,形成了紧密的综合育人共同体。通过强化家庭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构建课内外和校内外横向贯通、协同融合的育人网,形成立体式框架,有效拓展四色课程的实施路径。

红色课程立德行——兴正气。红色课程注重于爱党、爱国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党的信仰和对祖国的热爱。该课程设计了多种教育活动,包括学习革命事迹、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经典演讲、红色诗歌朗诵、感恩祖国书画作品展、用行动感恩父母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培育孩子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的品德。

黄色课程向未来——扬朝气。黄色课程着重道德品质教育,以循序渐进方式培育孩子积极乐观、自尊、自信、自爱和包容、礼待他人等品质。该课程课设计了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如何探究未知领域、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对待“弱者”的教育和活动内容,努力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不断成长。

青色课程提修养——蕴灵气。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青色课程主要开展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在吸取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做一个言行得体的新时代好儿童。该课程设计了学生言行举止教育、待人接物教育、优雅言行展示活动等方面的礼仪课程,引导孩子们学会良好的表达、适度的动作,做到博文约礼,行道雅致。

蓝色课程强体魄——增大气。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是光荣的劳动者最熟悉的色彩,劳动实践是也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方法。蓝色课程根据学生年段特点,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设计了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即,一年级重整理、二年级重洗护、三年级重做饭菜、四年级重家庭卫生维护、五年级尝试种植、六年级重综合实践等。

二、打通学科间壁垒,推进“四色课程”

分级打造精品课程。我校根据现有教育资源和教育实际需求,构建与学生年龄、心理、特长、兴趣等相适应的德育课程体系:一年级开展了整理书包大赛和系鞋带比赛,引导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守规范和注意细节的习惯;二年级开展情景剧表演和礼仪知识抢答,以培养孩子们的礼仪素养和加强道德修养;三年级则举办唱红歌比赛和“节约一滴水”微班会等,旨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和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环保和节约意识;四年级开展美食大比拼和插花艺术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审美及观察力;五年级每班都在学校“育芽苑——劳动实践基地”分得一块土地,自行设计种植内容,春夏季节总是花卉飘香、瓜果滴翠,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六年级开展“大美井研,家乡寻根”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纷纷走近家乡的“竹园烈士陵园”、“研溪湿地”、“农民画院”去调查采访,加深对家乡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家国情怀。

多渠道推动德育课程落实。围绕“四色”课程,我校鼓励教师开发“一班一特色”班级课程,并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同时邀请家委会协同规划设计各年级德育教育的内容,共同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邀请德育教育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外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采用“搭台子”、“树榜样”、“传经验”、“班主任微班会竞赛展示活动”等形式,定期组织德育活动,提高我校教师整体德育工作水平。

推行学生结对和“特色评价”。推行班级内“一帮一”结对等形式,让学生之间以传、帮、带、引等方式促进学生整体良好品德的形成。改进评价方式,开展“品格积赞”、 “专注少年”、“勤学少年”、“诚信少年”、“守时之星”、“感恩标兵”、“劳动标兵”等多种美德少年的评选,激励学生保持优良品德。

三、立足实践性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实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有“行”才有“知”。在研创生本化课堂的过程中,四色课程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而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体现四个突出,即突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突出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突出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四色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明礼、笃行、节俭、自立、创新和担当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坚持组织国旗下的讲话。我校坚持德育内容纳入每周一国旗下讲话中,学生代表围绕学校德育课程设计的内容,或演讲、或表演情景剧、或讲一个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全校同学长期受到各种德育元素的熏陶。

坚持晨会德育。我校要求各班在晨会上必须渗透德育内容,哪怕是讲一件小事、一个小观点,哪怕是只用三五分钟,要做到让学生从早上走进班级就能够感受到德育的氛围。

坚持开展主题队会。我校将德育课程设置为每周四下午,全校统一开展“四色”课程主题队会,并要求会后各班上传活动照片或视频,督促德育工作在每班扎实开展。我校此举获得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坚持检查督促。各班在班干部队伍中设立“行为习惯监督员”,在班级设立“监督岗”、“曝光台”,少先大队同步设立“监督岗”、“曝光台”,对学生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间休息、课堂礼仪、课后放学等出现的种种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形式曝光并及时教育纠正。让纪律之风在校园内盛行。

四、收四色教育之果,强化教学实效

学生爱党爱国热情显著提高。通过德育课程的持续实施,极大地增强了我校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020年7月,廖玺梅在第二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全国特等奖;2021年5月,全校师生参与拍摄的快闪“唱支山歌给党听”被多家媒体采用;2021年7月,邓智玲在第二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23年5月,我校校被评为“乐山市第一批中小学德育品牌项目”。

广泛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兴趣得到极大提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得到有效激发。学校的器乐、足球等23个校级社团个个“爆满”,学生器乐社团五年来保持百人以上规模,参加多场重要演出,引起了广泛关注,“班班有足(篮)球队、天天有足(篮)球赛”的局面已经形成。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随着井师附小德育工作持续、生动、深入的开展,学生道德品质得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每年在各类比赛、竞赛、展评活动中获得县级以上奖励的学生都超过1000人次;教学质量常年保持全市先进、全县领先水平,先后被评为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和井研县首批“县级家庭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特别是2022年,荣获“乐山市教学质量评价特等奖”。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井师附小的四色教育,犹如一道道彩色之光,让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都折射出了七彩光芒。学校正以海纳百川之心、精诚敏毅之为,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育四色教育之花,创四色教育品牌,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道路上,放射着更加璀璨的七彩光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