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金平县,有一位教育领航者——冉红艳校长。她以非凡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念,为金平县第一小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好校长的杰出典范,其办学模式和实践经验极具推广价值。
扎根边疆
以信念为笔绘就教育蓝图
冉红艳,出生于金平县的彝族家庭,自幼对教育满怀热忱。1996年,她投身乡村小学教育,那里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基础薄弱。但她坚信教育能改变孩子命运,越是艰苦越需教育力量。她扎根乡村,提升教学水平,组织多样课外活动,学生成绩优异,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她的付出赢得师生家长认可,不少学生受其影响投身教育,传承教育火种。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基层教育需求,为日后管理学校积累宝贵经验,更坚定了她改变边疆教育面貌的决心。
锐意革新
构建优质教育新生态
2011年,冉红艳任金平县第一小学校长,此时的学校面临教学质量差、管理混乱、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难题。她以改革为剑,斩破发展荆棘。
师资建设上,她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为学校注入新活力;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组织校内研讨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方法改革中,她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在管理层面,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她还重视家校合作,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在她的带领下,金平县第一小学脱胎换骨,荣获100多项荣誉,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成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她也因突出贡献获多项荣誉,其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当地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
关爱师生
营造温暖和谐校园家园
她,秉持“爱与责任”的教育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学中,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生活里,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常与学生交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她组织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我。她还带头资助贫困学生,组织教师开展暖冬行动,支教帮扶其他学校,用爱为学生撑起成长的天空。
对待教师,她同样关怀备至。她倡导教师具备“正心、良心、静心、顺心、爱心”,以高尚师德育人。她以身作则,带领教师参与公益,营造团结友爱的团队氛围。节日里,她组织慰问活动,让教师感受学校温暖,增强教师归属感与凝聚力,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自我提升
引领教育科研创新潮流
她,深知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学习进步,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她持续提升自我,先后取得英语大专和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同时,她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培训,反思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在学校管理中,她重视教育科研,将其视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她为教师设定科研任务,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研究。在她的推动下,金平县第一小学科研成果丰硕,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并推广,校刊《边陲学园》成为教育宣传新亮点,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氛围。
国际交流
拓展教育视野新边界
她,积极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组织国际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视野。这些活动提升了学校国际影响力,为边疆教育国际化提供宝贵经验。2015年,金平县第一小学更名为“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冉红艳带领师生参与重要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金平特色文化。此后,学校迎来众多国际友人参观交流,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2024年和2025年两年间,学校师生与赤道几内亚总统连线,两国师生连线联谊,加深两国友谊。
冉红艳,扎根边疆教育多年,以坚定信念、创新举措、无私关爱和国际视野,为金平县第一小学打造了一套成功的办学模式。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推动教育科研创新,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她的实践案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激励更多教育者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