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技师学院团队获国赛一等奖,队员张家瑞:职业教育魅力无限

2025-06-19
大众网记者 杨潇潇 聊城报道
近日,聊城市技师学院创新项目《安坐无忧——银发老人安全智能防摔椅设计领航者》在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中荣获中职学生组一等奖。聊城市技师学院2022级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张家瑞在项目中负责市场调研和元器件的选用。
6月16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匠心筑梦·技创融合”主题记者见面会,张家瑞在会上说,“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职业教育的魅力,不仅在于技能传授,更在于教会我们用专业视角洞察社会需求,以匠心精神破解现实难题,这才是比‘国赛一等奖’更重要的成长答卷。”
同时,张家瑞也分享了他的经验。在专业能力上,实现从“课本操作”到“技术创新”的跨越。例如在开发腿部传感器载体时,课本上的理论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叠加老年人腿部骨骼特征反复修正,团队历经50余次实验,最终将腿部传感器载体从初始的薄片式设计优化为可以和气囊固定体融合的结构,不仅使检测精度提升40%,更被企业导师评价为“省去1/4采购成本”,这种“理论落地+成本控制”的实战经验,是课堂难以替代的专业淬炼。
在团队协作上,从单兵作战到跨界协同。团队主要有4名成员:张庆文负责产品总体架构,汤庆哲负责预警和报警的程序编写,陈延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发。为了解决气囊弹出速度问题,他们独创了“晨昏例会制”:清晨7点同步进度,深夜10点攻坚技术卡点。过程中更涉及跨界知识,气囊材料的特性以及计算进气与出气的比例等等一系列在课堂上没有接触到的知识都要重新学习。当看到气囊从5秒响应优化至1秒时,他深刻理解了“现代技术创新需要跨界交响乐”的含义。
在职业认知上,从“会干活”到“会思考”的升级。企业调研时,一位技术主管的话让他顿悟:“流水线最缺的不是操作手,而是问题发现者。”设计智能防摔轮椅的过程中,他们不再局限于执行指令,而是主动挖掘养老场景痛点:从传感器选型到气囊材料测试,每个环节都在思考 “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需求”。这让他重新定义“新型工匠”的含义,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系统思维。
在心态意志上,在挫折中重构“工匠精神”。国赛前一周,核心电路板意外烧毁,他们连夜联系供应商,在老师带领下驱车150公里紧急取件。当凌晨5点的实训室灯光再次亮起时,他突然理解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不是永不失败,而是把每次元件烧毁、程序报错都当作新的起点,这种“在废墟上重建”的韧性,比奖项更珍贵。
回望200多天的备赛历程,从校赛忐忑到国赛从容,从技术小白到独立攻克难题,张家瑞表示,这段经历带给他的成长远超奖项本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