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方净土,需要我们用爱去绘制蓝图;教育是一片沃土,需要我们带着情怀和梦想去播撒希望的种子。二十八载教育路,无论在教学一线岗位还是现在的管理岗位,我都一如既往地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未来作为最高追求,明职责勤耕耘,塑文化筑根基,抓特色提质量,努力办有品质、有特色的乡村教育,奋力谱写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明职责勤耕耘
教育是一份充满活力、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事业,我始终将“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干事业”作为人生信条,心系师生,修己立身,以实干强实力,向实干要成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的意义和肩负的使命,让学生信服、家长信赖、社会信任。
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我一直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工作和事业面前,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一道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忠于职守,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政治、业务上不断完善自己、更新自我。经过不断学习,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较熟练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综合分析、协调办事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提高,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健康的发展。
爱岗敬业,带头遵守制度。我坚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全力以赴,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勇于创新,追求优质高效。我在办学实践中主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近五年来组织开展各种学科优质课竞赛、教师技能大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并通过亲自参与磨课的方式指导教师参加市级、州级赛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州级一等奖6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市级一等奖16次,二等奖13次,三等奖12次,优秀组织奖三次。仅在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就有5人获得市级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4人代表福泉市参加州级教师技能大赛,2人获州一等奖,1人走进省赛。
尽职尽责,扎实开展工作。一直以来,我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得学校各项工作均稳步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实施五育并举的发展策略,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的功能,根据年级层次和年龄特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劳动技能;根据教师年龄层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继续推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提质方案,使得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塑文化筑根基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始终坚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必须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契机统揽学校发展全局,使其融化在师生的生命血液里,成为影响师生终身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进而赋能学校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文化主题是堡子小学兴办者的艰辛历程的写照,是学校发展一步步走向规模的艰辛足迹,是一代代堡子小学教师奋进的精神力量,更是一代代堡子小学学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向导航标。因而,“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文化是学校永恒的魂。
“办有品质、有特色的乡村教育”的办学理念则紧扣“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文化主题,立足学校的地域状况和生源状况,结合“有品质”就是要“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努力办成“在文化上赓续奋斗精神,在教学上追求质量领先,在育人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有较高品质的乡村教育。
“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这一培养目标则是紧扣堡子小学的发展历史和主题文化提炼而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校情和生情。
“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校训源于学校半个世纪的历史积淀,彰显着历代师生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的办学初心和前行力量,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主题内容,是办学的宗旨和目标,更是学校的根与魂。
“纯真求善、自信阳光”的校风是在校训“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规范影响下形成的师生注重实践、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事业抱负的一种风格,是办学的一种风气和风范,是校训精神的具体化呈现。
“因材施教、敬业爱生”的教风是教师在校风、校训的规范下形成的耐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注重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的从教准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念和追求。
“乐学善思、感恩明礼”的学风是学生在校训和校风的规范下以及在教风的指导下形成的喜欢学习、善于思考、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品格,从而夯实“做最好的自已”的基础。
抓特色提质量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体现,有特色的办学才能结出教育的硕果。要想实现“办有品质、有特色的乡村教育”的目标,我认为不仅要有发展内涵,更要具备办学特色,才能使学校走得更远、更辉煌。
课程育人,加强学生优品雅行。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遵纪守规的意识,我提倡对学生从个人礼仪、在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塑造学生高雅的气质,同时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优质思政课堂,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桥梁作用,通过开展家访、班委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利用微信、电话、家访等多种方式及时跟家长沟通,共同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实践育人,增强学生责任担当。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劳动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真知、增实干,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体育育人,增强学生体质意志。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我坚持开展“游泳进课堂”工程,普及游泳知识与技能,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防护自救能力,更推动了“双减”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体教融合”的理念。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在全体老师的支持下,几番耕耘与努力,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中共福泉市委、福泉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佳教育工作者”,被福泉市教育局评选认定为“名校长”,荣获黔南州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奖”,黔南州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带领学校获得福泉市优秀少先队集体、福泉市文明校园、贵州省公办强校计划“培育学校”、福泉市平安校园、黔南州劳动教育示范校等诸多荣誉。
教育是一场永不止息的修行,是追求一个更好明天的夙愿。回首往昔,展望未来,我将毅然坚守乡村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求真务实,思变持恒,砥砺前行,发展学校,成就教师,成长学生,为乡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