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玉树的四月仍然是不时会有雨夹雪降临的月份。清冷的早晨,湛蓝蓝的天透亮的像要滴下水来,阳光明媚,走进校园,书声琅琅,深吸一口早春的清新气息,穿过连廊,“书香校园”四个字迎面而来。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导萦绕耳畔,我校全体教职工全力践行总书记指示,书香校园建设进展明显,读书学习蔚然成风。
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将读书行动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完善长效机制,学校以制度保障,提出学校阅读方案:
一、优化学校读书环境。围绕“书香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长期标语“建设书香中国,建设书香校园”、“世界读书日”相关展板、宣传栏;学校图书馆结合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丰富图书配备,每周推出各年级推荐书目;每班中设图书角,由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负责,每两周从图书馆借阅更换5本图书;教学楼走廊拐角均设置读书角,放置图书架由后勤教师负责,每月更换10本图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的广播时间朗读一篇美文,内容由少队辅导员及语文组教师轮流选送。
二、融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过程并开展各项激励表彰活动。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并且所有班级在周一的上午第四节班会课上首先阅读并学习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各班组建学生读书社团,每周组织开展班级读书分享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亲子共读”成果展;依托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气、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国家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读书周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爱阅读,绘梦想”朗诵比赛;每学年实施一次主题读书行动。
三、加强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加强学生阅读指导。学校方面大力加强阅读指导队伍建设,语文教师在保障和加强自身的阅读量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教师培训,强化阅读指导能力。
四、实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大力引导家长重视阅读。由于我校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校着重为家长普及汉语言文字及阅读的重要性。学校大力倡导有文化的家长实施亲子阅读,帮助儿童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涵育家庭阅读风尚。
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书记、校长亲自抓,认真组织实施以上各项活动。各项活动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阅读新时代读本,坚定理想信念。
(一)“习近平爷爷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索昂代藏在班会上介绍说。在阅读的路上,总是充满着奇思妙想。从小为孩子们培养梦想意识,中国梦,我的梦!不仅要树立自己的梦想,还要知道我们国家的梦想。除了学生读本,班级图书角也会存放一些像《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漫画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中国梦。孩子们一下课就会围坐在图书角旁,争相翻阅。每次看到国之重器,例如“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探测,“奋斗者号”深潜海底,“辽宁号”航空母舰在海上巡逻,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的说我长大了要去开航空母舰,有的说我以后也要当宇航员遨游太空,有的说我以后要当工程师,也去制造这样的大船,去看看海底有什么。在美妙的阅读中,七嘴八舌的探讨声中,孩子们的梦想逐渐萌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这就是为实现中国梦积累的一点一滴。(二)以学习促工作,以读书促学习,用读书学习来改进作风、推动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做法。作为人民教师,一个离书最近的职业,老师们深谙不学习就会退步的道理,每天也是挤时间阅读。在学校的各个读书长廊和办公室、教室的书架旁,都可以看到读书者的身影,或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或师生共同朗读一段美文,或三三两两的教师在探讨文献。如此浓厚的读书氛围,不管是谁看到也都会随手拿起一本书,感受读书的魅力吧。
诵读经典,树立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每天早上8:30-8:50的早读时间,是我们学生的经典诵读时间。清爽的早晨,学生们在古文的海洋里尽情徜徉。从“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从“弟子规,圣人训”的弟子规,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从悠扬婉转、朗朗上口的唐诗;到伤感婉约,意味悠长的宋词。这些经典作品,一字一句都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伴着它独有的厚重,向我们展开一幅幅前人生活的画卷。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从经典中发现历史之美,从经典中感悟我国深邃的中国特色文化。在经典的阅读中,爱上历史,爱上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增加阅读量,涵养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读书学习条件和氛围转好,带动了全校师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卷有益”四个大字不仅张贴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墙上,还印在了全体师生的心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拿起书本,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充电”。习近平总书记的躬身践行,带头读书,极大鼓舞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读书学习的热情。“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加强读书,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在经典中,探求真理。在历史中,提高精神境界,浩瀚的书海中,蕴含了深刻的做人的智慧和做事的道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
自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这一要求提出以来,学校建设“书香校园”卓有成效。校园里面时时书声琅琅,每个图书角都人头攒动,到处都洋溢着读书的喜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虽然我们身在高原大山的深处,但这都无法阻挡我们探索外面的世界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深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让奋进新征程的力量更加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