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促双减 精品社团助成长

2025-06-09

在大美青海、江源玉树、古道巴塘有一所阳光校园——巴塘小学。震后,学校响应上级主管的指示州办高中、县办中学、乡镇办小学的原则,于2010年9月撤并学校更名为“巴塘乡寄宿制小学”,服务辖区6个行政村,31个合作社,全乡共有6个教学点。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905名。

为响应教育部开展课后服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五项管理”,玉树市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把课后服务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用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凸显教育的温情。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以素质教育和质量提升为抓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元性需求为导向,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足球、美术、手风琴、竹笛、舞蹈、国画、吉他等内容丰富的特色社团课程,涵盖文艺、体育、劳动、科学和益智等多领域,从“静”到“动”、从“文”到“武”,最大限度地落实“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其中,校园足球社团、美术国画社团、吉他社团深受学生喜欢,已成为课后服务工作的特点和亮点。

校园足球社团,绿茵赛场扬精神

校园足球社团活动,是孩子们学习和锻炼的乐园,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锻造了阳光体育精神。其实,早在开设社团课之前,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就在缺乏配备装备的条件下,于2015年组织建立了校学生足球队和校教师足球队,成立了阳光之星足球队。多年来,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不但改善了校园足球发展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家长以及师生对足球的认识,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文化。而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也正是凭借着浓厚的学校足球文化特色,承载着孩子们美丽的足球梦想,提升了办学品质。

“我们开展校园足球,不是为了培养足球明星,而是培育足球文化。”为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丰富、更健康、更阳光、个性得以张扬,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积极开展足球社团活动,建立健全“四个一”机制,即“一榜”——校园足球明星榜,“一栏”——校园足球宣传专栏,“一廊”——足球文化长廊,“一节”——校园足球文化节,营造了浓浓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了解足球、走近足球,将阳光体育精神发扬光大。

每年六月,学校都会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除了举办足球联赛,更重要的是培养“以球育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的和阳光学校足球文化,既有主题班队会、啦啦操等班级团体项目,还队旗、队徽设计等学生个人项目,更有全民读书、课程融合等教师参与项目。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孩子们置身于一个足球天地中,看足球、说足球、赛足球、写足球、演足球,每一个人都能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体会到足球的乐趣,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今年,学校加强了班级球队建设,形成了“人人有足球,班班有球队,天天有球赛,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展示”的校园足球特色。每天有一场班级足球对抗赛、聘请班主任为班队主教练、班队建设“六有”(有队名、有队徽、有队服、有口号、有啦啦队、有班级足球文化墙),不少老师在班级足球文化墙设计中创新立意,大胆构思设计了标全新的队名、知名的球星偶像、响亮的口号、新颖的队服设计等栏目。班级足球文化墙设计图片通过全校展示览阅,让所有的师生增添了创新劳动的快乐,也让校园足球文化节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青海足球看玉树,玉树足球看校园。这是青海足球常用的一句话,但巴塘乡阳光之星足球队则是玉树足球的摇篮,在拼搏进取中斩获诸多荣誉:2017年第二届玉树市校园足球联赛冠军;2018年玉树足球宣传片“雪域江源足球梦”题材、人物、场景;2019年玉树州校园足球联赛亚军;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体校组室内五人制全国第五名;2019年青海省我爱足球青少组冠军;2023年玉树州校园足球联赛江源杯小学组冠军;2023年中国第二届青少年足球联赛青海赛区小学组暨青海省第一届足球联赛(男子)积分榜第。

美术国画社团,笔墨丹青绽艺彩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画的特色是简练、概括,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挥洒自如,变化无穷,痛快淋漓,小学生具有大胆,构思夸张的特点,所以很适合小学生作画。“双减”政策落地后,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为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内容,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于2022年5月开设了美术国画社团,使学生的美术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进一步了解国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审美观和想象力。

儿童对客观事物有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特殊的认识、情感,他们的这种“特殊”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的简练、概括、富有装饰味以及在造型上要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手法是很合拍的。这学期,本社团安排了动物和植物的写意花鸟国画练习,通过简练的笔墨技法,由浅入深,分步练习,非常适合初学国画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绘画经验,提高了对中国画笔墨自由掌握控,爱上了祖国传统文化。目前,国画社团现有学生30人,以2—6年级学生为主,学习时间是每周三学生年龄偏小,水平层次不整齐,所以他们还没能搞清什么是国画,但大部分孩子对本课却充满了好奇心。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社团因材施教,以国画为特色,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并通过启发联想陶冶学生情操,熏陶学生情感,发展学生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喜欢参与到国画活动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实践证明,儿童掌握一些水墨画的知识与技巧后,他们笔下所描绘的形象、事物总是那样朴实稚拙、天真烂漫、可爱动人。

吉他社团,指尖跳舞动心弦

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的审美是大有裨益的。从音乐的旋律来看,吉他以伴奏为主,兼顾一定量的重奏、协奏等,手指直接弹奏并结合各种特殊演奏技巧;从音乐的表现来讲,吉他以演奏民谣乐为主,兼顾一定量的现代经典乐曲,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本着“以乐会友”的宗旨,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于2021年创办吉他社,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的平台。只要大家喜欢音乐,喜欢乐器,喜欢吉他,不管有没有基础,都可以加入吉他社团。

吉他社采用小班化教学,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主要以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主,每周上一节器乐课,平时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吉他的音域较宽、指法复杂,因此,老师从持琴姿势与基本指法入手,逐渐进入音阶学习:包括a小调音阶及G大调音阶;和弦学习:包括和弦转换、和弦图谱及C大调基础和弦等。通过一年的学习与练习,孩子们已经可以弹奏出《在那东山顶上》《小星星》《为你唱首歌》《风吹麦浪》《愿爱无忧》等歌曲,部分孩子可以自弹自唱。

社团每周也都会进行一次常规社团活动,包括系统的教授有关吉他的知识与技社员能,间相互切磋吉他技巧,分享学习心得等。吉他社自重组开始,每学期都会参与学校大型特色活动,包括音乐节形式的大型演出与交流和社员的汇报演出,扩大了吉他演奏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了吉他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吉他社自成立以来,不仅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也提高了校园的音乐氛围,通过演绎不同的吉他音乐,为大家呈现一场丰盛的视听享受和充满欢笑的交流盛会,为营造校园音乐氛围贡献一份力量。

蓓蕾花开,一路绽放。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若行而不辍,必未来可期。巴塘乡中心寄宿制学校将继续深入研究“双减”政策核心理念与根本宗旨,大力推动学生课后服务向纵深开展,打造学生发展个性的乐园和温馨和谐的家园,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