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教躬耕君莫问 奋楫时代守初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刘振军

宋一枫
2025-05-14


“如今的绥化一中声名远播,教育理念先进,教师素质过硬,教学模式科学,德育管理规范,后勤保障凸显,考入清北、考入名校学生比比皆是。作为一名一中毕业生,我倍感骄傲,倍感自豪……”绥化一中1994届优秀学子王秀杰,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7月,她重回母校时,感慨之余,为绥化一中的巨大发展变化连连点赞。

王秀杰不仅道出了众多一中学子的心声,更加凸显了社会各界对一中的好评。

绥化一中今天的振翅飞腾,除了多年的厚积薄发,更缘于现任当家人刘振军呕心沥血、夙兴夜寐的积极引领。

刘振军,绥化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中学正高级教师。已过“知天命”年龄的刘振军,有着36载教育教学经历。1988年,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舞台,从一名普通教师起步,一路耕耘,一路成长。先后任绥化二中班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工会主席,绥化七中教学副校长、校长、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绥化一中校长、党委副书记、书记。

36年来,刘振军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为绥化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路走来,他的每个足迹都浸染着辛勤的汗水,每次履职都寄托着着组织的信任,每级台阶都承载着绥化人民的期盼。

在刘振军的教育生涯中,绥化七中的经历是一个重要阶段。他在这里工作了16年,其中校长9年,是一名从基础教育战线上成长起来的专家型校长。针对绥化七中生源基础薄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的实际,刘振军通过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上向名校学习,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于2013年5月,开始推行“学案导学,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作为新生事物,当时很多不理解的家长不断上访。面对空前压力,刘振军利用晚自习时间,逐班召开家长会说明情况。并大胆地向社会开放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零距离感受课堂的变化,真切地感悟孩子的变化。最终,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赤诚之心和教学实际效果取得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刘振军将一所大众颇有微词的学校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域内知名品牌学校,“高效课堂”特色教学,也因此让绥化七中涅槃重生,声名鹤起。

高效课堂的实践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带来了可喜的成果。绥化七中高考升学率节节攀升,一本进段率由2011年的1.40%提升到2020年的10.07%,二本以上进段率由2011年的12.21%提升到2020年的79.52%。绥化七中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学校获得2013年全省“群众满意学校”、2014年“全省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第十八届“省级文明校园标兵”、2020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绥化七中现任书记董剑峰在一次全市质量分析会上说:“绥化七中能发展到今天,最关键的成功因素就是当年刘振军校长推行的高效课堂改革!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二表升学率比教学改革前翻了几倍。如今,刘校长虽调任一中校长,但我们七中的高效课堂模式没有变,高考成绩也在高位运行……”

2020年11月,刘振军奉调到绥化一中任校长。绥化一中,这所具有70余年光辉校史的省级重点中学迎来了辉煌发展的崭新历程。

在绥化一中,刘振军积极探索适切的教学模式,提出“目标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提升师生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刘振军坚持德育首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坚持德育活动科学化、系列化、品牌化,创设载体,开展系列化主题德育活动,实现活动育人;科学管理,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实现管理育人;注重评价,认真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现发展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让一中有更多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刘振军校长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组建十人左右的“火箭班”。集全校最优秀师资给火箭班学生辅导。经过三年的试点,2023年收获了丰硕成果,有4名同学凭裸分考入清华北大,火箭班的其他同学高考总分都在650分以上,第一名的刘旭阳同学,高考总分在全省排名第十,有四名同学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百名,这些成绩都创造了一中的历史。

绥化市教育局长霍凤国评价说:“绥化一中没有火箭班的成立,就没有2023年高考创造的佳绩,这种培养拔尖人才的模式,必须坚持下去,并不断总结完善。”

打造“高效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等教育教学管理措施,绥化一中迅速突破“高原期”,再攀质量高峰。2021年以来,相继有7名学生考入清北,连年夺得全市文理科状元,超600分的考生两百余人,一本进段率攀升至75.4%。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中国著名前十所高校都有绥化一中学生的身影。

刘振军担任校长、党委书记以来,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筑牢了全市高考领先地位,扛起了绥化基础教育发展的旗帜。

在近几年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李权熹同学摘得全国第三十二届物理竞赛银牌(全省第一),王泽阳同学夺得数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银牌(全省第七),唐朝同学获全国第二十四届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铜牌(全省第八);王泽阳同学在数学创新大赛中,进入全国20强,获全国一等奖;范怡然同学在外语学科创新大赛中,进入全国百强、获全国一等奖;单仝禹、高铭同学夺得17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李宇杭、段欣宇同学获得全国物理联赛省级一等奖;谢春阳同学获得全国化学联赛省级一等奖;李京苡同学在省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位列全省第17名。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我校代表队分别获得省级三等奖、二等奖;在“登峰杯”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设计比赛中,夺得省级三等奖。

推崇绿色升学率,关注学生长远生涯规划,以先进理念为统领勇攀质量高峰,仅仅几年时间,绥化一中就取得了令人激动的发展成就。

一所学校的发展,校级班子和中层班子的建设极为关键。刘振军不论是在七中还是在一中,都非常重视班子成员的梯队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绥化七中,有5名中层被提拔为校级领导;另有3人被选调到其它市直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在绥化一中,先后推荐培养出校长、副校长3名,中层又培养了主任、副主任8名。班子梯队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刘振军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精心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青年教师张红蕾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取得了全国一等奖、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实现黑龙江省该赛事一等奖零的突破,创造了我省基础教育比赛历史。另有吴英璐、刘婉君青年教师,在省级决赛中,分别取得全省第四、第六的好成绩。另有刘畅等19人分别获得国家、省级比赛一二等奖。

全市首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启动会议,绥化一中有6名教师成为市级名工作室主持人,一中成为全市入选人数最多的学校。

在刘振军的带领下,绥化一中实现了绿色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办学业绩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认可。2023年教师节前夕,绥化市委书记张宝伟到校视察慰问:“绥化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三年来,管理精细,成绩斐然;广大教师业务水平高、干劲较足。希望一中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继续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造福绥化人民。”

因为对基础教育贡献突出,刘振军得到了上级部门充分褒奖。2023年被绥

化市教育局、绥化市教育学院聘为首届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22年绥化一中领导班子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领导班子。2024年3月被评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改革委员会委员。2023年绥化市一中获得“全省党建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并先后获得“省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省级英语学科教学能手”、“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奖”、“全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绥化市首届中青年专家”、“绥化市第二届中青年专家”、“绥化市十大杰出青年”及绥化市“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殊荣。

笃教躬耕君莫问,奋楫时代守初心。36年执着坚守,36载逐梦前行,刘振军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用崇高的信仰为船,用纯善的心灵为桨,把一批批莘莘学子摆渡到理想的彼岸!如今,刘振军正率领绥化一中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脚踏实地,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埋头苦干,永争第一”的办学理念,朝着“全市第一、全省一流、能与全国名校及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