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须强师:紫禁杯幼儿园优秀教师何梦雯——春风化雨润桃李 愿化灯塔似暖阳

2025-04-29
图片









编者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殷切希望,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为落实基础教育“强基工程”和创建“长辛育人先锋”党建品牌的基础工作来抓,丰台教育微信公众号继续推出“党建引领│强基须强师:紫禁杯幼儿园优秀教师”专题,通过对全区教育系统获评北京市第二届幼儿园紫禁杯优秀教师的10名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幼儿教育事业,着力提升学前教师育人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打造适应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


青塔二幼何梦雯生活照.jpg
图片


何梦雯,北京市丰台区青塔第二幼儿园一级教师。2012年参加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曾荣获两届丰台区青年新秀教师、丰台区骨干教师等荣誉。参与课题3项,参与出版教育专著4部,承担区级、园级观摩任务60多次。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3篇,区级十百千说课一等奖,区级骨干教师说课一等奖。多次与挪威、各省市、区级教师进行课例、理念的分享交流。曾主持骨干教师教研活动“聚焦科学,共研共探”,主持教师教研活动“深度解析幼小衔接,助力幼儿阶段成长”等。



春风化雨润桃李 愿化灯塔似暖阳

从事教育事业的12年中,何梦雯坚守在教育事业一线,用爱浇灌,用心耕耘,润物细无声,育人于无形。她时刻铭记党的教育方针,从未停止自我提升和学习的脚步,在坚定立德铸魂,敢于标新立异的同时,心细如丝的观察幼儿点滴,在育人的道路中,做有温度的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何梦雯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摇球,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担当起引路人的责任。她深知,只有反复钻研、尝试、积极学习,才能担起孩子口中的一声“老师”。


图片
以爱为名,用心投入教育事业
图片

(一)以爱为名,做幼儿成长的暖阳

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幼儿的视野之中,爱是教育的动力。

何梦雯班中新来了个小朋友小Y,转园来到新小班,因为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所以经常表现出不安、胆小,站在原地什么也不干。为了让小家伙尽快适应新班级、“新妈妈”和新朋友,她特意为小Y安排了一次详细的自我介绍时间,虽然形式上是老师一问他一答,但也是他第一次在班中和大家沟通的机会。

每天的楼道游戏环节成了交朋友时间。“小Y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我好喜欢你呀。”一个问候打开了何梦雯和他之间的大门,刚刚来到新班级一切都很陌生,所以这样简单的问候让他不那么孤单。每天的楼道游戏她都会和小Y聊聊天、搂在怀里讲故事,在跟他玩的时候有意识地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久而久之小Y也交到了好朋友。见到外班老师时,她也特意陪小Y一起问候老师,尝试和外班老师交流,有观摩课的机会也带着小Y一同参加。随着交流增多,渐渐地,他能够和伙伴们开玩笑,师生之间的默契也更多了。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他笑起来,剪纸活动时,他因为剪出了好看的作品就可以跑到老师身边炫耀哈哈大笑,活泼放松的状态让人倍感欣慰。之后每天来园时,老师都会看到小Y活泼开朗的身影。

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爱和温暖可以让幼儿形成从陌生惶恐到从容自信的转变。

青塔二幼何梦雯工作照.jpg

(二)以爱为名,做幼儿的追光者

每个孩子都是极具个性的独立个体,是一幅绚丽且独一无二的画卷。在孩子的世界里需要做的不是限制、不是约束,而是陪伴他们,让他们散发属于自己光彩,绽放个性的烟火。何梦雯班中就有这么一个易爆发的“小富士山”。

小R是个喜欢发脾气的小朋友,但他机灵、聪明,而且有极强绘画天分,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爱发脾气、跺脚、砸玩具,这让小朋友想却不敢和他交朋友。何梦雯认为应该先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个“小富士山”,为此,她打算从他的闪光点——绘画入手。她从孩子妈妈那里了解到,小R对绘画有极大兴趣,每天在家都会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绘画。画的内容也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大战僵尸、捕鱼游戏等,而且能够凭借印象再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并画出来,长期坚持并乐此不疲。抓住这一特点,何梦雯开展了无主题的绘画活动,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最喜欢的人、事、物,发挥想象自由绘画。随后又举办绘画作品展览,邀请作者讲述自己的想法。小R的作品脱颖而出,受到大家的一致喜爱。他起初台上介绍还有些不自信,分组交流时,有共同兴趣的孩子们因为有了共同话题,纷纷打开话题,现场变成了气氛热烈的交流会。不少小朋友聚到小R的身边,“小富士山”露出了自信、满足的表情。在适宜的时候,何梦雯加入到崇拜的队伍里,并询问:“小R你画画那么好,和我做好朋友好不好,以后我们一起画画、一起玩。”身旁的小朋友也随着愉快的氛围邀请小R以后和自己玩。何梦雯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了“玩玩具发生争抢了怎么办?”的谈话活动。“小富士山”也加入想办法的行列,现在易爆发的小孩变成了受人喜爱的“富士山”。如果孩子是一座“富士山”,那老师就化作追光者,寻找他的闪光点,引导他蜕变成受人喜爱的休眠火山,绽放他的风采。

图片
坚持创新,教育实践中深入探究
图片

她积极学习,紧随教育新理念,在教育教学上一直是以幼儿为主体,做可持续深入探究的教育。她敏锐捕捉幼儿兴趣、社会热点、随机教育,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班级活动,将领域与生活相融合,做到“生活即教育”。在艺术领域美术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工作期间曾承担区级半日开放观摩活动、区级美术观摩活动、骨干教师说课活动、全国园长培训班观摩和技术培训、生态艺术剪纸观摩、挪威教师观摩交流、教育研讨会观摩等。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勤分析、勤学习、用心实践和用心反思。在园本课程方面做到创新、求实、深入、广泛,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由、自主、创新、探究、合作等各方面能力。

(一)家园共育,创设生活化的教育课程

班中有幼儿的家长想带来一只刚出生的小蜥蜴,何梦雯在辩论活动中发展幼儿表达和倾听能力的同时,征求孩子们的意愿,并开展蜥蜴的系列探究活动。在做好饲养蜥蜴前期准备中,她结合家园力量,共同收集资料,引导幼儿了解小蜥蜴的特点以及它的生活环境,学会如何饲养。同时进行了“小蜥蜴大调查”等系列活动。

(二)迸发灵感,自主游戏中寻发展

园内的大型滑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场所之一,但有限的滑梯并不能满足孩子随时可玩的愿望。玩滑梯的间歇,孩子在聊天中产生了自己设计滑梯的想法,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设计灵感。她引导幼儿自发开展了一系列滑梯有关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何梦雯通过观察、一对一倾听、记录幼儿表征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让游戏点亮儿童,把游戏主动权还给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表征、完善规划、迎接挑战,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发展。可持续的深入探究,让孩子们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对周围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也愿意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沟通合作。

图片
勤思研学,助力教师成长
图片

作为骨干教师和班长,何梦雯争当楷模,以身作则。能够带动班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中,同时带领园中教师同研修、共发展。承担园中幼小衔接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和理解,减少家长衔接焦虑,让陡坡变缓坡。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的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三年保育教育工作中,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一)多维研修,带动教师主动研修

为更好的理解幼小衔接,她与小学教师直面碰撞与沟通,不闭门造车。带领教师真正做为幼儿、为家长实际出发的衔接工作。

她有效依据教育方针,加深教师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理解与内化;了解全面准备的基础上,跟随园所计划中提出的分层、分段的教研方式,将理念、自主研究观察的方法以及反思总结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开设灵活、形式丰富、深入探究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幼儿衔接方面有研、有思、有内化;遵循现阶段教育热点,在自主游戏中的学会观察,试点种子投放,让幼小研究与教师工作不脱节,不做重复劳动。她深知,幼小衔接不是单独开拓的分线,是任何活动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撑与连接。她帮助家长和幼儿摆脱衔接焦虑,让衔接成为支持。

(二)直击现场,直面问题做有效研修

让教师学会视频记录、一对一倾听。从四个准备入手,潜移默化将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贯穿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带动教师自主观察幼儿阶段性发展变化,增强孩子能力的同时思考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从墙面的隐性指导、日常的沟通、行为影响,引发教师思考如何针对性提升。引导教师学会抓住日常突发情况的随机教育,现实说法,在真实场景中思考衔接的有效策略。

(三)家园共育,落实研修意义

为减轻家长幼小衔接跨越的焦虑,她用行动带领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的调查与沟通。通过数据统计,明确家长真实困惑与焦虑。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教师会谈等形式,使家长明白幼小衔接不是不可越过的鸿沟,抛开无形的焦虑,让幼小衔接具象化。让家长明确自身的重要性,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每次的研修学习,何梦雯都会收集资料,明确研修阶段性方向,发现真实问题,以帮助教师真正从认知、理解、明确三个阶段过程,清晰研修方向,有效落实研修后的成果。真正了解教师需求,帮助教师答疑解惑,解决真实问题。

图片
孜孜不倦,做有学习力的教师
图片

何梦雯是一名学习型教师,从教工作中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敢于开始并能长期坚持。她积极参加区级及园内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勤学、勤思,将新理念实践到班级工作中。自学专业书籍《孩子的100种语言》《马赛克方法》《做有力量的教师——观察与支持儿童的学习》《家长沟通策略》等等。利用所学,在班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一对一倾听》的实践与反思,以马赛克方法开展《课间操幼儿自主创编》活动,观察记录《幼儿游戏现场》寻求策略支持。她还学习了视频制作、信息技术功能的使用等。

班中的家长曾说过:“孩子一生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家孩子很幸运,遇到了您。”她带过的孩子说过:“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很想您。”教书育人让教师、幼儿、家长心系在一起。

何梦雯将继续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在育人的道路中,做有温度的教育。




图片


分享